黄河流域水资源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系调研报告
序言
汾河是我们山西人的母亲河,流域面积近四万平方公里,滋润了约四分之一山西,养育了近半数的山西人民。这个暑假我们八位来自山西不同地方的同学自发组织了这次关于汾河流域水资源质量与经济发展的调查实践。主要实践地点是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东寨镇汾河源头附近,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事先联系到了当地相关部门,并准备了线上线下的调查问卷,做好了各项安全措施。到达东寨镇短暂休整以后前往汾河源头及沿岸进行了考察;之后向水利局局长、水文观察站站长咨询了近年来关于汾河保护的工作与成果,采访了当地居民对汾河治理前后的印象;并在事后进行了总结工作。
第一章 调研背景
1 地理背景
汾河,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源于山西神池县太平乡西岭村,流经山西省忻州市、太原市、吕梁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全长713公里,流域面积39721平方公里,在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汇入黄河。该流域属于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汾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50mm,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集中在6—9月。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旱涝急转速度快。汾河是山西省最大的河流,被山西人称为母亲河,养育了41%的山西人。
汾河流域的水情大致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唐代以前不仅水量很大,而且清澈;宋初水量仍未减少;金元时代已清澈不在,开始浑浊,并有灾情;明代开始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水量也明显减少;清代灾害更烈,中上游段仅能乘山洪爆发漂流一些椽筏,下游新绛以下只可通木筏,其余皆不通舟楫;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局部河段可行船运粮,但六十年代后随着水利工程的建设,流域干支流径流情形发生了很大变化。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干支流新建了一批以水库为代表的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土地大规模开垦种植或建设,植被扰动等人类活动对流域产流、汇流条件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量剧增,加之采矿业对水资源的持续影响,流域水资源总量呈减少趋势,径流量衰减严重,水旱灾害频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基于汾河对于黄河的重要性以及汾河对山西省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全面加强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作十分迫切、任重道远。
2 社会背景
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降水少、蒸发量大,饮用水源尤其缺乏,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标准还处于较低水平。
在汾河流域大中城市区域,居民用水采用抽取地下水和引黄工程供水,基本能满足城镇居民较低水平生活用水的需求。而汾河流域除去太原盆地和临汾盆地以外的台地干旱地带的农村村镇地区,常年降水偏少,地表径流大都枯竭,浅层地下水有很多属于高氟水和苦咸水,资源性缺水非常严重。当地居民为了解决用水问题,被迫发明了雨水收集技术——水窖,但窖水水质大部分理化指标超标,雨水在超长时间存放后又导致生物性污染同时引起钠、钾、钙等离子富集并超标。这些超标用水都在不同程度上侵害着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
随着经济社会特别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汾河流域用水量不断增加,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的随意排放使得水质下降,加之采煤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体污染、植被退化,建房建厂、拓宽道路使得河道越来越窄,流域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破坏,河流治理工作迫在眉睫。
3 生态背景
近年来,汾河流域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态势。流域内土地贫瘠、植被覆盖度低,水土流失面积较大,对于河流的含沙量有较大影响;由于汾河流域的气候问题,春季干旱,夏季短暂,近年来降水量下降,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导致河流水量不断地减少。污水处理和煤炭开采也给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根据山西省环保厅水环境质量报告2018年18周-24周,汾河流域中下游水质基本处于Ⅳ类以下,甚至劣Ⅴ类标准,部分河道已彻底失去自我修复和自我净化的能力,必须采取人工干预方式,才能恢复河道生态。这种污染局面已经严重背离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极度地威胁到当地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正常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以上,导致区域地下水超采、河流地表径流量不断减少,河道水域面积萎缩,植被减少退化、河流水质污染以及河道渠化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汾河流经太原、临汾等大中城市,每年接纳的废水排量超过3.3亿t以上。
4 政策背景
山西省政府非常重视汾河流域的生态修复与保护,2016年开始了以生态修复为主的综合整治,主要在中游干流建设生态堤防护岸、蓄水闸坝和堤外湿地等。目前流域干支流兴建了大中小型水库140座,其中大型5座、中型13座;干流建有拦河闸坝79座、跨河桥梁211座,两岸已建堤防长度856km;从干流直接提水的沿河泵站有200余处,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各种水利工程在保障供水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防洪效益,蓄水水域、湿地和生态护岸的建设美化了环境,有利于生态修复。
于2017年3月11日起实施了《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规范流域内开发、利用、建设等活动。自4月开始,山西省开始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设立四级河长,强化河湖长责任落实,此制度一直延续且推动着汾河保护的进程。
于2019年5月12日起施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汾河流域治理攻坚战的决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汾河生态环境保护作出“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重要指示。同时,从2019年5月24日起,每周向社会公开汾河流域治理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倒逼责任落实,凝聚全社会合力,确保治汾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为打赢碧水保卫战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章 实践意义
1 自身出发
1.1 提升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学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去改造客观世界,并且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运用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不断地来检验自己的所学效果,不断地寻找差距,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便有的放矢更好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1.2 增强大学生思想认识
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能够亲身体验社会的直接感受,易于将直接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这些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不但能够加深自己对于伟大祖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对党的政策的认识,更能加深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更能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从而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达到促进自身全面健康的发展。
1.3 深化大学生社会化程度
社会实践是运用社会的教育资源来对大学生提前进行适应社会的一些锻炼,以利于大学生在毕业后快速适应社会的一种教学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受到社会全方位的教育与培训,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得到了巩固和完善,并且还可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检验自身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为人处事的原则与社会存在的差距的地方,并及时的进行纠正,从而使自己不断地得到提高,达到尽快的适应社会,加速自身社会化进程的目的,为自己毕业后迅速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大学德育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特别是在中国这种传统式的教育体制下,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拜托束缚,使我们学到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了解社会,深入基层,深刻的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2 政策出发
2.1 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不论是中华崛起、民族复兴的理想信念,还是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都需要大学生在实践中去领会、掌握、运用。脱离实践的单一的理论灌输,会使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社会实践使得大学生进入社会,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2.2 有利于推动教学效果的更好实现
社会实践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补充。高校教育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直观的社会感知,找到具体的感应对象,对于深化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比较,课堂教学系统、完整,有详细的教学资料和教学进度,但是形式单一,比较抽象;社会实践则是感性认识比较丰富,容易理解。只有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得大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并能够运用在实际工作中。
2.3 有利于整合利用社会资源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是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但是现实中,大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足以在社会中和工作岗位上运用。大学生要想全面发展,必须要接受全方位、多层次教育种类的教育。不但要接受多层次的教育内容,还要通过多样的教育途径来接受教育。大学可以给予大学生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教育,但是由于大学教育资源的局限性,很多教育内容是无法在学校完成的。社会实践可以借助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教育的力量,全方位的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达到学校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的最佳结合。
2.4 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通过社会实践,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和改善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找到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的新路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通过社会实践,能够使学校深入了解学生素质、课程设置、教学与管理等方面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主动推行改革,有利于学校进一步端正办学方向,在与社会实际的紧密结合中,寻求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突破。通过社会实践,架起了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使教育走出封闭式的学院,走向广阔的社会舞台,有利于形成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体制。
第三章 团队分工
孙习志:在本次实践中负责确定整体实践方向,制定实践调查大纲,统筹规划,给团队成员分配合适任务。
赵伟朝:在本次社会实践中负责组织会议,协调组员,分配具体任务。
赵宇鹏:在本次社会实践中负责设计访谈大纲,制定好面向各类群众的访谈问题,并做好记录。
李肇阳: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去往宁武县东寨镇,进行实地考察与访谈。
闫书琴:在本次社会实践中负责会议记录,撰写新闻稿,以及后续新闻稿件的投放。
闫琪武:在本次社会实践中与李肇阳同学同行,前往实践基地走访调查,了解当地水污染及治理情况。
王淼玉:在本次社会实践中负责编制财务计划,在预算内合理分配有限的经费,并及时反应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四章 实践行程
1 联系实践基地
在社会实践前期准备过程中,团队已通过县长邮箱与宁武县县长取得了联系,实践团队成员赵宇鹏已与宁武县水利局局长、东寨镇副镇长及治汾指挥部负责人进行了联系,合理安排了进行采访的时间,为后面进行的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制作问卷
在前期准备中,团队成员通过查阅文献及政策,初步了解到了国家对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视。以此为中心,团队成员经过在线讨论后确定了调查问卷具体问题,并设计制作了线上与线下两种模式,以反映不同人群对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关注度,并在QQ、微信等社交媒体上进行宣传、推广。
3 到达宁武县
7月25日,居住在忻州市的两名队员来到山西忻州市宁武县东寨镇进行调查。简单休整后,团队成员开始对乡镇居民进行采访询问,了解到汾河源水质近两年来有了较大提高,但今年的水流量有明显减少。经过对当天所见所闻的整理后,逐步发现了汾河治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4 考察汾河源头
7月26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了位于宁武县东寨镇的汾河源头景区进行考察,通过简单观察,可发现汾河源头水质明显改善,水质清澈透明,河道内无垃圾污染,但与往年对比可明显感受到流量的减少。
5 走访水文观测站
7月26日下午,团队成员前往东寨镇水文观测站,就两天来所见所闻与站长进行了交流。通过交谈得知目前汾河已进入汛期,但由于降水量的减少导致河流量明显下降。
6 走访东寨镇政府
7月27日,实践团队成员前往东寨镇镇政府,拜访了东寨镇刘镇长,向他了解了为了保护汾河源头政府所做的努力。我们了解到,近些年来为了保护汾河源头免受污染,政府出资每半个月就会组织清理一次河道,并且禁止村民向河里倾倒垃圾;政府近些年来向村民宣传普及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提高了村民保护环境的意识,汾河环境也因此得到改善。针对河道萎缩的情况,我们也向镇长进行了了解。我们了解到,由于地形原因,修建道路必然要侵占一部分河道,但是这种情况并不严重,而且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修路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要平衡好二者。
至此,团队在汾河源头的考察完成。经过两天的实地考察,以及与副镇长、水文监测站站长的交谈,使大家对汾河生态环境治理措施有了更深的了解。
7 走访水利局
7月28日,团队成员来到宁武县水利局询问专家看法。在和水利局局长的谈话中,团队成员了解到汾河流域的治理工作是由位于静乐县的汾河治理总站统筹安排的,而各个流经城市则发挥管理作用。随后,团队成员前往治汾指挥部进行访谈,治汾指挥部负责人对我们进行了友好接待,告知我们当前已经是第三期的治理阶段。当前主要践行的政策便是河湖长制,以“双山”理论为指导,共有20项水利工程正在建设中,其中四项隶属宁武县管理。
8 在线讨论总结思路
在随后的两天,实践活动由线下转回线上。经过4天的实践活动,团队成员积累了大量素材。通过对访谈记录和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汾河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在反复斟酌过后,形成了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也标志着社会实践的圆满结束。
第五章 调研结果
1 治理现状
1.1 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面向山西省内人群,用于调查山西省内各阶层人群对于汾河流域生态治理情况关注程度及了解程度。截至8月10日,累计收集到线上问卷结果172份,线下问卷结果51份,共计233份。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整体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1.1 调查对象结构
参与问卷填写的人员中,男女比例接近1比1;年龄构成中18-35岁的青壮年占比最高,达55.61%,其次则是35-60岁的中老年人群,达31.40%,而18岁以内及60岁以上的人群则占比最少,符合数据的正态分布规律;而在职业构成中,受问卷发布渠道限制,学生人群占比最高,达41.86%,其次则是公务人员与劳务工作者人群,分别占到19.19%、18.02%。总体来说,此次问卷调查对象结构层次分布合理,符合我们预期情况。
1.1.2 汾河流域治理情况关注了解程度
通过我们设置的一系列问题,可以获知大多数调查对象对于汾河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且对于汾河流域治理情况均有所关注;根据调查个体居住地理位置分析可得知,距离汾河主干河道越近,则对于汾河流域的了解、关注程度更高,这同样也符合我们的主观判断;而根据线上线下调查的分类,可发现线下调查的群体对于汾河流域的了解、关注程度都更为高一些,这可能与我们线下问卷调查时的询问方式有关。
而在对汾河流域有所关注的人群中,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有56.05%的调查对象都是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的了解,而40.81%的调查对象则是亲眼所见,可信度更高。
1.1.3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情况
在汾河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有59.19%的调查对象均认为汾河流域水质状况有所改善,而根据交叉分析,能够近距离看到汾河流域治理情况的人群普遍认为水质状况变得更好。通过对水质状况的细分指标满意度分析,可看到从浑浊程度、嗅味、颜色到总体水环境,调查对象总体上较为满意,各项得分都超过3分。
在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治理问题上,反映最多的问题仍旧是河道垃圾的处理及水量的枯竭,这也应该是目前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方向。
而在造成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原因方面,有近六成的居民反映主要原因是生活、工业废水的排放造成的水质污染。诚然,随着山西省经济的发展,生活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不可避免,加之早起煤炭开采造成的水资源浪费,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早已岌岌可危。但一些用水企业对于废水处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大原因。
1.2 实地考察结果
1.2.1 汾河源头生态环境现状
通过两名队员在汾河源头的实地考察反映,汾河源头的水质总体来说姣好,河流清澈透明,无明显异味。同时,在汾河源头几乎没有垃圾污染的情况,可见生态治理情况良好。除此之外额,在汾河源头流域,还生活着几只野鸭在游弋嬉戏,给清澈的汾河之源平添了几分生机。
但河流量方面却是不尽如人意,通过与去年调研团在汾河源头拍摄照片对比可发现,今年河流量明显减少,水位下降明显。通过之后与水利局局长的谈话,调查团队了解到,这主要是由于在今年上半年的降水量的下降造成的。
1.2.2 汾河主干河道现状
通过队员对自身居住地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描述可得知,目前山西省内各地均已建设起河湖长制制度,通过在河道两旁设置的山西省河长制公示牌可看到各级河长、监督电话、河长的职责以及管护目标,这无疑有利于居民实现自己的监督权力,有助于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推进。
但从河道水质具体情况来看,相比起汾河源头,各河段垃圾污染的情况仍较为严重,生态环境保护状况仍有提升空间。相信随着河长制的不断完善及“双山理论”的深入人心,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会不断好转,并不断推动着山西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2.3 治理政策现状
通过对水文观测站站长、水利局局长、东寨镇副镇长的交谈,我们初步了解到目前主要推行的政策仍是河湖长制,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在全省河湖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有力、保护有效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同时,我们了解到在河道污染治理方面,近几年政府对汾河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巨资,在村庄的各个位置都设置了垃圾箱,每月都有专人负责清理,避免对河道的直接污染。
而在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政府也会加强城市联动治理,以达到“1+1>2”的效果。
第六章 政策建议
1 政策性建议
1.1 从根源做起,减少污染
强化对汾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的整治排查,保留的入河排污口建档立牌公示,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对超标排放的实行限期治理,对逾期未达标的坚决予以封堵,实施规范管理。同时要强化污水排放标准,直接排放的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三项污染物需要达到地表水类标准,其他指标达行业特别排放限值,完善建设科学有效、工艺合理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彻底清零“散、乱污”企业,加密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频次,加大执法力度,严查在线监控伪造篡改行为,对无证排污、超标排放以及其他形式违法排污的企业进行严查重处,责令改正或者实施停产、限产整治,情节严重的,由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实施挂牌督办。对汾河源头周围的城镇污水也要进行整查排治,定期进行水质检测。
1.2 依法强化水环境精准管理
建立断面水质监测预警机制,强化黄河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开展日调度、周研判、月通报。建立“预警、警示、通报、约谈、移送问责”水环境质量改善监督机制,对断面水质恶化情况制定不同等级预警响应级别,及时发出预警,强化流域联防联控,快速消除污染,保障水质达标。按照“水量丰起来”的要求,大力实施汾河生态补水,冬春季节保障汾河一坝、二坝下泄生态流量均不低于20个流量。持续开展“清河”专项行动,全面清理汾河干支流、入黄支流河堤内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及违法建筑物,对影响河流水质的底淤进行清理。同时强化河长制巡河机制,加强巡河排查。
1.3 发挥好社会的监督作用
要大力宣传汾河流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尤其是针对汾河流域周边地区,充分发挥好媒体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发挥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立健全激励和惩戒体系,严厉打击向河道偷排偷倒工业废液废渣、畜禽粪污、生活垃圾等违法行为,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作用,限期办理群众举报投诉的环境问题。通过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水污染防治正面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及时曝光被通报批评和约谈的负面典型。
1.4 制度倒逼工农业用水坚持节约措施
从制度上倒逼工业和农业采取更加高效的节水措施。现有水利工程必须全面进行改建,首先满足城乡居民供水需求,剩余用水指标再分配给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以农业节水为重点,加强渠系防渗配套,减少输水过程损失,大力发展管喷滴等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同时,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优先保障农村居民正常用水权利,把乡村建设成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和城乡融合的现代化乡村。在乡村城镇化与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集中建立现代化的排水管网和化粪池或污水处理站。加大污水达标处理力度,减少面源污染,尽快实现污水资源化。把净化处理的水用于农田灌溉、工业冷却和绿化喷洒等,节约水资源消耗。
2 创新型建议
2.1 建设汾河流域智慧管理体系
科学设计监测站升级和建设方案,筛选和确定多介质环境监测指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视频监控等技术构建跨市、县的子流域域界线立体监测网络,建设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备、功能齐全、高度共享的流域基础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实现流域针对数据监测、共享、决策分析和流域可持续管理的全面覆盖。快速掌握和实施实地情况、成因解析和应急响应。同时,通过应用数字化和规范化的基础数据标准,建立汾河流域生态治理相关业务数据库,并建立信息数据间的相互关联。并将相关数据进行共享,实现联机在线分析,达成各级政府及其生态环境部门互联互通、实时共享、成果共用。最终形成包括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和水生态四大方面的智能化管理平台。
2.2 发行“追根溯源”旅游活动
汾河作为黄河第二大支流,养育了山西省的忻州市、太原市、吕梁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6市的29县(区)的居民。相信绝大多数的被汾河养育着的山西人对汾河有着不一样的情怀。所以,我们可以发起“追根溯源”的旅游活动,吸引山西游客到达汾河源头进行游玩。既可以推动汾河源头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弥补没有工业企业带来的利润,同时游客和村民也能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共同建设美丽山西。
2.3 建立“时间简史——汾河博物馆”
该博物馆的建立旨在让大家了解汾河的发展历程,了解母亲河的历史,增加内心认同感。同时,每年更新汾河的发展动态,让居民都可以看到我们的母亲河的发展现状,在发展良好的时候继续弘扬,发展出现偏差时及时更正,最终形成汾河从上到下的同意统一监督。
2.4 加大净水仪器的开发研究
由于经济发展过快且忽视了环境问题,大量的污水排入汾河。目前,汾河的治理应先从治理污染开始,虽然山西领导已经开始重视汾河污染以及流量的问题。但是,常年的污染积累短时间内仍无法消除,所以,加大净水仪器的开发对汾河的治理重中之重。而解决用水污染问题之后,再将其变成纯净水等饮用水的费用也会大大降低,从而节约成本。
参考文献
[1]邢杰炜.黄土高原生态修复与饮水安全一体化解决方案[J].农业工程,2020,10(01):57-59.
[2]付扬军,师学义,和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控制性规划的编制——以山西省汾河上游为例[J].中国土地,2019(11):34-36.
[3]王竞,李敏,穆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对汾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压力状况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9,44(05):130-133.
[4]邢泽锋.恢河宁武控制区水生态环境现状与治理[J].山西水利,2019,35(07):21-23.
[5]宋泽宇.山西省汾河上游水生态承载力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
[6]王宁,鲁延召.科技推动下黄河流域绿色经济发展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9(01):11-14+21.
[7]徐辉,师诺,武玲玲,张大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时空演变[J].资源科学,2020,42(01):115-126.
[8]汾河流域生态景观规划(2020-2035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36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