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
这天,我们踏上征途,来到静谧祥和的隆回县。正值晌午,清风微雨,细密的雨丝织起一片青灰色,淡若烟霭。雨丝很快褪去,小县城的下午,日光仍烈,静静喂养白昼。一路车马劳顿,带着满身疲倦,我们成功在县里的酒店中集合,开始了调研的进程。再跟当地工作人员了解了虎形山瑶族乡的基本情况后,我们团队对调研进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之后给大家召开了启动调研、安排工作的会议,制定了今后几天调研的人员组织和工作安排。在这次工作会议中,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意见和建议,逐渐理清了调研思路,提升了交流和组织能力,为接下来几天的调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非常喜欢这个小县城宁静素朴的氛围,衷心希望接下来的调研能够顺顺利利。
8月22日
早晨,曙色渐明,白昼欲放。我们走访了邵阳市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参观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馆,这里的基础工作股股长杨贵竹女士热情接待了我们。刚刚走入展馆,我顿感惊叹,这个展馆虽则不大,但里面陈列的至宝色泽艳丽,光彩夺目,一望便觉精美绝伦。不必说纷繁复杂的袖口纹、腰带纹等纹路,也不必说五光十色、搭配恰当的各种花色,单是那对称精细的匠心独运便令人流连忘返。随着挑花技艺的神秘面纱慢慢被揭开,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渐渐浮出水面,令人感到文化艺术的奇妙——滩头年画、呜哇山歌、木偶戏……这些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不正是我国民间艺术的沧海遗珠吗?城镇静谧,岁月如初,它们是否安然沉睡在光阴的轮转中,等待后人去探寻它们的魅力?
8月23日
来到乡里,扑面而来浓郁的瑶族文化气息,这个深居山林,拥有灿烂文明的少数民族的生活起居映入我的眼帘。我们参观了虎形山瑶族乡的花瑶挑花传习所。传习所内,窗明几净,设施全新,是马上就要投入使用的,看着明亮的窗棂,仿佛看到教室里那些热切求知的眼神和或稚嫩或娴熟的技艺。我们采访了两名老年妇女,切身参与了花瑶传统节日“讨僚皈”,对花瑶挑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8月24日
我们走访了虎形山瑶族乡各村落,对挑花现状加深了认识。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主任廖小飞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总结了政府这些年来所作的努力,让调研团充分感受到了政府保护花瑶挑花的决心和信心,但花瑶挑花存在的问题也非常明显,仍需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去改善。
8月25日
今日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采访了花瑶挑花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奉雪妹老师,奉老师不仅技艺高超,还对挑花有许多创新的见解,她将许多挑花元素揉在桌布、挎包等日常设计中,获得一众好评。死水很难泛起涟漪,而创新是传统文化迸发出不朽活力的源泉。
8月26日
上午碰巧遇到湖南省乡村文化旅游节,精彩的节目,热闹的展销会,令人流连忘返。这次旅游节有助于促进隆回县当地旅游业经济发展,通过电视网络宣传有利于提高隆回县知名度,同时能够更好地让游客及受众了解、熟悉花瑶挑花、滩头年画、呜哇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下午采访了当地居民,发放了调查问卷,通过分析数据可知,当地居民普遍对花瑶挑花了解普遍较深并且将其当做一种文化代表,游客对于挑花也有一定了解。此外,所有问卷填写者均对挑花的保护与传承持乐观与支持态度,并十分看好其未来的发展形势。我们偶遇一位正在挑花的女士,她是汉族同胞,原是隔壁白水洞村的居民,现与一位瑶族男性婚配,她学挑花主要是为了给儿子娶媳妇用,调研团了解到,挑花是瑶族同胞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挑花作为花瑶代表性的文化,将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8月27日
今日到草原小学参观学习,胡站长给我们介绍了许多花瑶文化,我们受益匪浅,对花瑶民族的文化有了一个全方面的认识。最后,胡信松全情投入地演唱了一曲花瑶山歌:“一树好花在高岩,四方八面无路来。有情找到攀花路,脚踏青山手攀柴。”高昂的歌声沁入心田,这山歌中可是包含着花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花瑶本土文化的热爱啊。调研团有此更坚定了为传播花瑶民俗文化,为传播花瑶挑花贡献一份力量的决心。
8月28日
岁月更迭涤洗,时间奔流往复,是谁最后留一个坚定专注的背影在古老衰落的民族文化一角筑起桥梁?菡萏香消玉殒,城墙颓圮坍塌,又是哪一双粗糙宽厚的手掌在黑底粗布上织就无数辉煌?
刚刚见到奉堂妹的时候,她头戴老式花瑶彩色头巾,身穿天蓝色上衣,腰系五彩腰带,下着黑底白花的筒裙,笑容和蔼可亲,衬着一身亮丽斑斓的传统瑶族服饰,站在土黄色的农家小屋前显得尤为耀眼。
世事喧嚣,沧海桑田。一位匠人,已经佝偻,不够有功名,却矢志不渝。寂寞何如?衰老何如?繁华何如?她甘于淡泊,隐身于帘幕,坚守着即将遗失的传统工艺,在人世繁华中凝眸远眺,遗手上绣品以华彩非凡。她以技养身,以心养技,走过岁月的荒草枯烟,耐过无数寂寞,却在斑驳陆离中始终坚守一颗匠心,予岁月一番流光溢彩。
8月29日
今日我们采访到了隆回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的张晗局长,张局长多年来奔走于乡间,致力于花瑶挑花的传承和发展。这些巧夺天工的手工技艺在寂寂无声的岁月里慢慢被人遗忘,可张局长企图跳出这盛极而衰的宿命,即便前路艰险,也要坚定信念,完成使命。他日夜躬耕,坚守岗位,只想拂去尘埃,修复这手工技艺曾经的荣光。正是无数像他这样奉献者的心血付出,这个民族边缘的灿烂文化才得以生生不息。
8月30日
调研团采访了瑶族乡居民彭二姐(化名),彭二姐原来是一名身处少数名族聚居区、与瑶族兄弟姐妹长期打交道的汉族居民,她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曾出演《红色娘子军》,还经常穿瑶族服装宣传挑花文化,拥有几十万抖音粉丝,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瑶乡“网红”。在她的身上,体现了汉瑶一家亲的友好关系和对生活的不懈热爱。
8月31日
初见胡站长,阳光明媚,清风温和,年已67岁的他,生在瑶乡,长在瑶乡,古铜色的皮肤上面满是岁月的痕迹,眼神却坚定而有神。胡信松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从事虎形山瑶族乡文化保护的相关工作,作为一名一直在瑶乡居住的汉人,他对花瑶的情感自是难以割舍。
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之巅,云端之中,坐落着一所学校——草原小学。老师慧子(化名)从北京来此支教,已满一年。调研团有幸能够采访到她,初见慧子时,她弯弯的眉毛恰似天边新月,杏眼里神采闪烁,身着优雅温柔的亚麻色长裙,通体有一层似有似无、沉静内敛的光华。走进慧子的办公室,无人不被她琳琅满目的艺术设计所震撼。清雅的书案,墙壁上的花鸟绘画,数不胜数的艺术盆栽,扑面而来浓郁的艺术气息和自然灵气使得调研团成员们无一不叹为观止。
9月1日
偶遇沈燕希老师,老师美丽的外表和热情青春的气质深深打动了调研团,那一抹倩影和她的挑花作品一起深深留在了记忆之中。
今日是最后一天,怀着浓浓的不舍,调研团召开了总结会议,三下乡的历程总算是告一段落了。时光沧桑的痕迹沉浸在整洁素朴的挑花纹路中显得那么地岁月静好,似乎让老人脸上的褶皱也变得如同夏花一般绚烂,让人们足以相信生命能够以一种美丽的方式保留。挑花惊艳了岁月,温柔了时光,是花瑶人民的每日幸福快乐生活的缩影,花瑶人民坚信未来的每一天都必将繁花似锦、未来可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24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