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行走不息的“英歌人”——泥沟英歌传承人张伯琪先生专访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寻找力量三下乡社

2020年7月22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寻找力量”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了普宁泥沟村英歌传承人张伯琪前辈家里进行访谈,了解张伯琪前辈对英歌发展前景的独到见解,同时寻找力量队伍也将协同张伯琪前辈为推动英歌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张伯琪,1945年出生,普宁泥沟村人,享有盛名的中板英歌头槌,在泥沟英歌舞上颇有造诣。其一家三代曾在英歌队里当头槌。张伯琪5岁开始学英歌舞,14岁开始进英歌队参加表演,始在队伍中扮舞蛇的时迁,接着舞尾槌。2008年,他被省文化厅授予第一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宁英歌)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图为张伯琪前辈接受采访并为队员们介绍着英歌队“前棚”、“中棚”、“后棚”的区别。

所谓北有秧歌,南有英歌。英歌,在揭阳普宁流传了300多年的民间舞蹈,一种融戏剧、舞蹈、武术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有着威猛、雄浑的表演风格和粗犷、豪迈的精神风貌。

张伯琪老先生向队员们介绍说,英歌舞具有浓烈的水浒色彩。每年的正月二十一日,排山倒海般的英歌节在普宁大地拉开序幕,绘画着独特脸谱的英歌舞者会从古村街巷奔涌而出。

为了使队员们更加详细地了解英歌文化,张伯琪先生手持两节木棍,扣槌在下,从下而上,双提臂,单踢腿,幅步大。双槌起落,扣击对舞,手腕转动打活槌,产生漂亮的槌花:上身和头部自然左右晃动,极有舞蹈感,展示了勇士群情激昂、一往无前、志在必得的精神力量和英雄气概,体现了一种真正的雄浑艺术之美。

现在不仅是张伯琪老先生儿子的英歌舞青出于蓝,他的小孙子模仿起老碟片中的英歌动作也有模有样。而队员们也在张伯琪前辈的指导下,一同拿起木槌学习起最基本的英歌动作,亲身体验英歌的雄浑气魄。

图为张伯琪前辈细心地演示指导着队员们英歌舞槌的动作。

张伯琪老先生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从小就对英歌舞有着浓烈的兴趣,于是他下定了决心要学习英歌舞,想方设法地偷偷练习,他比别人用着更重的木棍,“有质量的木棍就更有惯性,动作更加刚劲有力。”张伯琪老先生如此介绍道。

在四五十年代时,英歌被潮汕人民看作是英雄的化身、吉祥的象征、驱邪的魔力。在七八十年代的泥沟村有着一百多支英歌队伍,到2004年,普宁市燎原镇泥沟村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张伯琪老先生如今也已年近八十,却仍苦心孤诣地传承着那令人动容的英歌情怀。

当队员们向张伯琪前辈问及所谓的“英歌魂”时,张伯琪前辈的眼神发生了变化:“英歌是一种民族艺术,而他的魂应是人们发自内心,有兴趣的去表演。表演的时候态度就要一丝不苟,英歌魂的魂不是随便一说就行的,你要领会他其中的精华,然后通过大脑的创新,发自内心的把它表现出来。这才是魂!”

当张伯琪老先生得知英歌被列为“世界非遗”时,他在激动之余更多的是担忧。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民俗的淡化,普宁英歌的完整性不断遭受冲击,电子产品的盛行和追名逐利的观念,使年轻人学习英歌的热情正在下降,这让张伯琪先生倍感忧心:“老祖宗传下来的英歌文化,如果在我们这一代丢失了,那真是太对不起老祖宗了,我问心有愧啊!”艺术难能可贵,于是政府决定多管齐下,从幼儿开始培养,并建立起了英歌文化基地。2004年他辅导的泥沟少年英歌队参加广东省第六届少儿艺术花会暨第三届亚洲民间儿童艺术节比赛,夺得了金奖并被广东省选派进京参加国庆55周年大型游园艺术表演。

图为张伯琪前辈带领队员们观看英歌纪念光碟重温英歌精彩表演。

英歌是汉族民间广场中最具代表性情绪舞蹈之一,它的根源在社会生活本身,是潮汕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英歌舞更是展现着中华民族果敢、坚强、团结战斗、勇往直前的可贵品格。

“薪火传不尽,春从腊底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岁月和先人留给人们的厚重礼物。对于这份礼物,寻找力量队伍决定不仅仅是去单纯了解,更以自身行动去落实,队员们在亲身感受过英歌动作的气魄后,跟随张伯琪先生的指引,前往了普宁博物馆,了解英歌文化的同时,还在周边进行了英歌纪录片的拍摄取景工作,致力于还原出英歌舞蹈最真实最震撼的一面,让当代大学生走近英歌,在传统民俗文化中感受中华儿女的自强不息。

图为寻找力量队员们在普宁博物馆为准备英歌纪录宣传片而实地学习英歌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16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召开2025年第一次班主任工作会议

2025年2月19日,我院在教科楼402会议室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会议由院党委书记缑星主持,全体专兼职班主任参加。会议伊始,缑星传达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会议的会议精神,强调学生安全是学院工……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召开2024年度团支部书记述职评议会

为加强我院团支部的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团支部管理制度,提高基层团建工作水平,12月26日,我院于教科楼301会议室举办团支部书记述职评议会,专职辅导员杨艺卓参与并指导活动,学生会主席……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一生一技”儿童舞蹈编创大赛完美落幕

为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艺术创造力,展示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成果。12月24日,教育科学学院于逸夫楼报告厅举办“一生一技”儿童舞蹈编创大赛。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老师朱欲晓、……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希望杯”演讲比赛决赛圆满举行

12月19日下午,教育科学学院“希望杯”演讲比赛决赛在教科楼109会议室开展,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老师有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缑星、副院长孙天义、科研与研究工作秘书段海岑、专职辅导员杨……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24年先进班集体评选活动圆满结束

12月18日,教育科学学院在教科楼402会议室进行了2024年先进班集体评选活动。院党委副书记缑星、专职辅导员杨艺卓、田园老师、23级班主任李慧丽、徐华伟以及22、23级班长参与此次会议,会议由团……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24年“研途星芒,助梦启航”信封传递活动圆满举

为了给考研学子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助力他们坚定信念,勇敢追梦,12月18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楼前举办2024年“研途星芒,助梦启航”信封传递活动。教育科学学院专职辅导员杨艺卓参……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教育科学学院在信阳师范大学2024年“阳光冬季”校园马拉松中喜获佳绩

12月17日,信阳师范大学谭山校区2024“阳光冬季”校园马拉松在校园内激情开跑,教育科学学院的师生们积极参与,充分展现坚忍不拔的体育精神与昂扬向上的青春风采。比赛开始前,学校于北门举……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第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圆满结业

12月12日下午,教育科学学院第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结业典礼于教科楼301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学工部副部长王忠磊、院党委书记房加帅、党委副书记缑星、副院长孙天义,2022级入党积极分子参加……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寒假“返家乡” | 助力家乡发展,尽显青春活力——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子

姓名:史佳航班级:计算机科学于技术2303班实践感悟:作为大学生,为响应学校号召,提升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解决身边问题的…

桂平木偶戏传承困境何解?广西师大学子实地探寻破局之路

在文化多元发展与非遗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前往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

机电青春助春运,温暖一路伴归程

在春运这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邳州市宏通汽车客运站作为城乡公交始发站,成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最后一站,承载着无数人团…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最新发布

访嵌瓷“守艺人”,探寻非遗魅力
2020年7月21日,为深入了解嵌瓷文化与相关知识,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寻找力量”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了普宁嵌瓷传承人陈宏贤前辈家里进行采访,在了解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到手艺传承人面临的困境以及…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学子三下乡:观看智慧农业,感受科技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农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食品安全无法保障、环境污染、农业生产成本过…
食堂防疫不懈怠,众志成城克时难
暑热减退,秋菊渐开。2020年8月28日至2020年9月2日,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学子陆续返校,回归课堂。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机尚未解除,为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重庆理工大学积极组织…
安徽大学生调研工作之疫情防控篇
8月3日到8月6日,电气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春泥团队成员苗同志来到了安徽省太和县苗老集镇淝西行政村进行调研。本次调研期间主要参观了解了当地村委会疫情防控措施,走访了党员和普通群众,共重点采访了两位…
山东大学生带你走进地摊中的最美故事
“凡人”岁月里的“地摊”记忆儿时记忆70、80后一定记得,小时候在校门口摆地摊的“江湖小吃”——-麦芽糖画!现在在很多的景点也都还会看到这样的小摊,你可以转动着旁边的十二生肖罗盘,随机抽取自己想要的…
大学生采访疫情工作之社区人员篇
8月6日至8月8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春泥小队来到了淮南市淮岸社区进行“寻可爱的人,讲最美的故事”调研。首先我找到了我们小区的门卫沐阿姨,在通过提问和交谈了解她在疫情防控期间遇到的难忘…
换位思考,换为理解
9月10日,山东理工大学“寸草春晖”实践团成员邀请几个家庭一同观看亲子电影。观影之后,对家长和孩子分别进行了采访。通过采访我们发现,学生和家长都表示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大部分家长在看完亲子电影后对…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8月20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新疆省阿克苏地区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镇调查了当地农产品情况。当日,实践团前往位于互助县丹麻镇松德村的互助先珍农畜产品营销农民专…
山东大学带你领略地摊的美
今年全国两会后,由于疫情的影响,不少省市开始放松对流动摊贩的管理,鼓励“地摊经济”重新回归城市。中央文明办也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明确要求不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
安徽大学生走进淮南社区防疫工作者:寻最美的人,讲最美的事
(大学生网报淮南电通讯员胡玥)8月6日至8月8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春泥小队来到了淮南市淮岸社区进行“寻可爱的人,讲最美的故事”调研。首先我找到了我们小区的门卫沐阿姨,在通过提问和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