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淌出奇石,函关迁移留故事
——化学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上河之行”小分队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他强调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为了提高团队成员对黄河中下游地区——洛阳的文化发展的认识,上河之行洛阳小分队于2020年7月29日在黄河奇石馆,汉函谷关进行调研。
上午,小队成员到达黄河奇石馆。黄河奇石馆位于洛阳市新安县,于2005年春开馆,馆藏面积千余平方,藏品近万件。前身来自“奇石山庄”的“众生石馆”,是“奇石山庄”数万方奇石珍品的缩影。通过馆长讲述,小队成员了解到黄河奇石是天然形成的具有观赏性、玩味、陈列和收藏价值的黄河卵石,这些奇石以它的诗情画意向人们展示着母亲河的伟大。
下午,小队成员到达汉函谷关。函谷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关隘之一,汉函谷关遗址位于洛阳市新安县城东500米的东关村,始建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起点的第一道门户,2007年被国家确定为丝绸之路捆绑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座汉关,是汉武帝时期大将军杨仆,因为平息百越叛乱,受到汉武帝的分封为“关外侯”。因当时人们耻于为关外人,所以杨仆上奏汉武帝,请求以他的家财为资将位于灵宝的秦函谷关搬迁到今新安县城的东边,这样,他的封地就全部在“关内”了。这一要求,显然也是符合汉武帝的政治需要的,所以获得准许,于是,就在新安县城东边,两山的涧河谷底古通道上修建了这座汉函谷关,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进入景点、穿过竹林、走过小桥向东行走,观赏古道以及车辙痕迹。考古学家正是通过车辙痕迹以及汉函谷关出土的文物证实它是以洛阳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向西行走,路过古亭、杨仆将军像,来到关楼前。关楼门洞东西两侧,各有楹联一副,东门为“功始将粱今附骥,我为尹喜谁牵牛”,横额“函谷关”;西门楹联已遭到严重破坏,正门上方嵌有“汉函谷关”四个大字,据传为康有为所书,笔力遒劲,字体雄浑,与汉关浑然一体,相映生辉。小队成员来到关楼上方,关楼的二层残破不堪,三层则早已消失。小队成员在关楼上观望,看到一幢幢高楼早已代替了当时群山逶迤,峰峦连绵的场景。
通过此次调研,小队成员了解到黄河孕育的文明,以及历史的古迹。因懂石人士,少之又少,以及历史古迹“汉函谷关”先前遭破坏严重,这便需要大家做好网络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让黄河石这一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让更多的游客以及汉函谷关的工作人员对历史古迹进行保护。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08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