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朱微)8月28日,湘潭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社会调研团成员走访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峰堆乡政府调查当地脱贫攻坚情况。
峰堆乡位于乐都区南部山区,距离县城驻地24公里,平均海拔2400左右。总面积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676亩),辖11个行政村,32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总人口1685户6199人,是一个汉、藏等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0%。主要农作物为马铃薯、油菜籽、大蒜等。2019年全乡生产总值达到1.4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200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50万元;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2600人(次),劳务收入达3400万元。
调研团成员先行来到乡政府了解该地区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峰堆乡属传统的农牧业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薄弱,生态承载力脆弱。峰堆乡在2015年底,将贫困发生率大于25%的6村识别为贫困村,涉及贫困人口254户878人,并且将其他5村人均纯收入低于2968元或尚未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困难人群114户387人也一并识别为建档立卡户,共识别建档立卡户368户1265。在之后的四年里,峰堆乡通过一系列措施推进扶贫工作,截止2019年10月20日,完成村核查,乡自验,市、省考核后,全乡360户124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为0%。
(图为调研团成员同峰堆乡王心文副乡长)
了解了峰堆乡关于脱贫的基本情况后,调研团成员同峰堆乡主管扶贫工作的王心文副乡长就峰堆乡脱贫的方法和经验这一问题开展了访谈。王心文副乡长详细分享给调研团成员关于脱贫攻坚的五点方法。加强组织保障;加大精准识别工作;改善基础条件;精准实施项目;注重联点帮扶,提升协作水平。调研团成员了解到加强组织保障是对扶贫干部内部的要求,要求干部认真负责,出现问题及时整改,积极接受督查。而加大精准识别工作是确保全面脱贫的重要基础,坚持不漏掉任何一个贫困户的原则,不让任何一个村民掉队,脱贫进程有记录,逐人逐户定方法,11个村全部建立村级扶贫工作室,村级档案资料,统一管理,做到乡有工作站,村有工作室。不过改善基础条件却引起了成员更多的关注,毕竟这一举措是与村民息息相关的。王心文副乡长称住房、安全饮水、便利用电、卫生室、综合服务中心、网络通信覆盖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备,人们生活水平已经迈上了新的阶梯。随后王心文副乡长又谈到:“我们这个地方是一个传统的农牧业乡,所以经济是靠农牧业带动的,但是我们这里生态环境不是很好,土地承载力比较差,只能种种马铃薯一类比较易存活的作物,所以在精准实施项目这方面,我们大多投资的还是农牧业。”资料表示,峰堆乡有四次投资都和农牧业有关,马铃薯种植、欧拉羊发放到户、节水灌溉措施等都是投资的主要项目。值得赞赏的一点是,峰堆乡也在积极进行经济转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通过绘制6000平米的涂鸦墙并以承办海东市首届“洋芋花海艺术节”为契机,成功打造了全省首个“多彩村庄”,大力发展旅游业。最后一点联点帮扶,顾名思义就是点对点帮扶,在扶贫工程中,6个贫困村全部贫困户与省市区帮扶单位、帮扶干部无缝隙结对联姻。各帮扶单位先后86次赴贫困村开展各类结对帮扶活动,折合资金553万元。助推扶贫更细致,高效。
下午调研团成员又来到峰堆乡精准扶贫工作站,与工作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交谈。成员了解到在国家和政府一系列扶贫措施的带领下,峰堆乡的基础情况得到很大改善,教育扶贫方面,义务教育和“雨露计划”的进展有条不紊;易地搬迁安置更好地解决村民居住问题;开展多种就业培训班,适应劳动力多样化就业选择;下发“破零”资金,村子将资金投入集体经济,全村一起分红;医疗保障,低保政策解决村民后顾之忧;产业脱贫和生态保护服务脱贫带来更多工作机遇。
峰堆乡可以说是脱贫攻坚中“因地制宜”的典范,生态承载力差,就大量种植易存活植物,减少损失,也降低对环境的危害,还利用这一缺陷安排贫困劳动力担任生态管护员;农牧业为主就引进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提高产量;集体经济发达就下发资金,人人都做集体经济的投资人,获利者。同时峰堆乡也是贫困地区产业转型的学习楷模,农牧业与旅游业结合,既保障低收入人群最低标准,也给新一代年轻人带来致富契机,因此,对贫困地区来说,选择合适的适宜自己村庄的脱贫方向尤为重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03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