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了解部分地区精准扶贫现状,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组织学生利用暑期开展以“筑梦之行,扶贫奇迹”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本次活动的社会实践调查员均为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
该调研小队以广西侗族弄底村为主要的扶贫重点调查地区,结合线上对扶贫干部的采访、访谈,深入了解扶贫地区现状。通过线上采访连云港市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扶贫主要干部王帆同志,该调研小队详细了解了广西侗族弄底村的贫困现状、贫困成因、帮扶方式方法等。
在线上访谈过程中,王帆同志首先介绍了广西侗族弄底村基本情况。据悉,三江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桂滇黔石漠化片区县,同时也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全国5个侗族自治县侗族人口最多的县份。弄底村位于独峒镇境内东南部,距镇政府驻地约25公里,距三江县城30公里。辖弄底、布功、弄中、田赖等4个自然屯,弄底屯为村部所在地,海拔约600米。全村总面积1712公顷,耕地面积1120亩,其中水田489亩,林地面积13000多亩,海拔在400米至800米之间。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全村以侗族为主体,共有411户1382人,其中劳动力723人,常年外出务工98人。贫困户79户343人(根据广西省相关规定,贫困户标准为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3600元),贫困发生率为25.13%,2018年经自治区评定为深度贫困村。
王帆同志在简单介绍广西侗族弄底村的基本情况后,根据弄底村基础设施薄弱、道路运输受限、文化观念落后、子女上学致贫、产业结构单一、劳动力素质不高等具体问题与该调研小队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讲述其在弄底村考察时的所见所得。
王帆同志回忆,2019年7月连云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联合连云港公益文化传播协会一同去往广西侗族弄底村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王帆同志谈到,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天中午在村支书家里吃的“全村最为丰盛的菜”,两盘土豆,两盘自家种的青菜,一盘没几片肉的黄牛肉片,当地村支书指出,平时村里的人几乎不吃肉,都把自家的牛当宝贝,舍不得吃,一头牛病死了,全村人分着吃,由于地质不好,庄稼也种不了,平时是以种少量的茶叶为生。王帆同志还说,当时全村的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严重缺乏,甚至连厕所都没有,而且村子里的屋子几乎都要颓倒,墙壁斑驳,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随后王帆同志谈到在扶贫工作中最困难的事:“我认为无疑是与村民的沟通问题,受本地文化影响加上常年贫困,当地村民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村民总体劳动积极性不高,每当我们扶贫团队想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对他们进行产业扶贫时,总是在沟通上受到牵绊。”
在探讨完沟通的重要性后,该调研小队又对具体扶贫的方式方法进行交流,根据促进扶贫工作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提出边检站是否已经做了一些相应的扶贫产业链,带动三江县弄底村长期的扶贫计划。王帆同志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回答:
首先,根据各家各户实际情况进行扶贫。如部分家庭有子女,便首要解决子女上学问题,如部分家庭以饲养黄牛为生,则注重将扶贫重点放在安排相应的黄牛肉生产销售渠道上等。
其次,根据全村具体情况进行房屋、交通、下水道系统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改造。
再次,根据全村主要生产产品制作产业链,改善产业结构单一现状。据调查,弄底村所在独峒镇主要生产产品为茶叶,普遍种植的茶树品种为福云6号和乌牛早以及油茶果。在连云港公益文化传播协会的帮助下,初步制成的三江红茶、绿茶进行了免费的二次包装、生产,油茶果也制作成山茶油,进行包装投入生产,并在市场进行销售。
最后,在线上线下对扶贫产品进行推广。线上借助连云港公益文化传播协会的公众号平台进行扶贫产品推广宣传,使扶贫产品在线上进行销售;线下在公益文化传播协会会员的帮助下,在连云港市开两间实体门店进行三江茶叶的实体销售,同时为侗族弄底村的务工人民在连云港安排120个就业职位并提供住宿等优厚待遇。
通过此次的采访活动,该调研小队深刻了解了广西侗族弄底村的贫困现状、成因,也感受到连云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为深化弄底村消费扶贫方式,增强弄底村“造血”能力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同时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更深刻地感受到国家为了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而展现的坚定信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98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