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寒窗苦读,我们每天都在接受同样的知识教育:做一个有志青年,为社会做贡献。而当时的我只想做一个生活上的平庸者,得过且过,早日摆脱学校束缚。通过大学的一个契机,我这个也渐渐意识到作为一个大学生应承担起的责任,该学会回馈社会。参加三下乡活动,有利于增加我对乡村现状的了解,为乡村振兴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7月27日,我加入了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聚焦新兴乡村,探寻多元发展”调研团,走进新兴乡村,实现人生价值。回顾短暂旅程,收获颇丰。
感悟水乡柔情
夏天让一切事物显得格外炽烈,连江南水乡也抛开它的矜持,它的温柔,骄阳暖风下,它毫无保留得向我们展示着热枕与神秘。我仍记得初识东梓关村时,苔绿青石板街,斑驳流水岁月,白墙黑瓦青泥路,粉饰悠久历史,连空气中皆飘浮着一股古村的木香味。我带着了解及探索新兴乡村的目的来考察这个小村庄,曾经的东梓关村古码头熙熙攘攘,村民过着安适的生活。我站在江边吹拂着富春江风,能感受到村庄所蕴藏着那份厚重与底蕴。我迎着烈日,抱着一颗赤诚的心,背上行囊,来到东梓关村。酷暑之下也抵挡不了我们对村落的向往。我们拿起手中的手机、相机记录着村庄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言语间透露着对村庄的欣赏与赞叹,这是中国村庄的独有魅力,我被其所深深地吸引。
我漫步在村庄的小街小巷时,望见的不是混凝土与钢筋构筑起的现代建筑,而是优雅别致的白墙黑瓦。我不禁感叹村民智慧之无穷,村庄的老人们向我介绍了东梓关独特活动,我能够从他们的眼神中望见乡村的淳朴与美好,只可惜我们并没有赶上时节,只能一睹村庄美貌,未能真正了解其精华之妙。这趟旅途我终究没有白来,在老人们的故事中,我仿佛回顾了这村千年古村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从新兴到盛极,从衰败到复兴,这是乡村振兴所注入乡村的新力量。吸取东梓关振兴之路的经验,我深刻地意识到了乡村振兴不是口头上说说的一句简单口号,而是要我们深入实地,去实地考察,一看有无特色,二看有无历史,因地制宜,依托文化底蕴,打造一个新兴乡村。
探索家乡新景
回归到自己的家乡,一探乡村振兴路。在我的家乡那的顾渚村,村民们依据时事的热点与市场的方向,开始大力发展农家乐,以求打造品牌效应。对于我们年轻一代,关于乡村生活的记忆只能通过别人口述,但是农家乐让我们品味粗茶淡饭,体验一下耘耕农活的辛苦。我们能够在菜地中播种菜籽,收割蔬菜,这是乡村区别于城市所能够赋予我们的特有的自然风光。
顾渚村最为有名的还是茶文化。走进村庄中的大唐贡茶院,我深深醉溺于茶香,雅室茶座,缕缕清香悦耳心里,我虽然不是一个专业的品鉴者,但是茶香在舌尖绽放时的精彩令我惊艳。我向大师请教了紫笋茶的泡法,作为一个茶盲,我觉得只要把茶叶放入杯中冲水即可,但这却让茶香索然无味,茶起源于村庄,村庄也将茶艺所不断发扬。
乡村对于自然文化的逐渐重视,是我在这次调研中过程中的很突出的感受,类似顾渚村一样的村庄还有很多。我回到乡村中去时便能够呼吸到乡村清新的空气,捧起清澈见底的溪水,这都是乡村振兴给我们带来的直观感受。我身处在乡村之中,只觉得眼前之景更加青翠,耳边的风更加温和,饮下的水越发甘甜,心境也越发开朗。
走访了许多乡村,看遍了它们的风景建筑,感受了它们的经济繁华,了解了它们的历史风韵,我对乡村振兴似乎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在于发展当地的经济,更要保留乡村本身的特色。保留它们当地的建筑特色,保留乡贤文化,保留景色大观。不会看到其他乡村增减什么特色内容,就莽撞地模仿,他们知道一味模仿就像东施效颦,只会引来别人的嘲笑,只有根据自己的自身特色定制一套乡村振兴计划,才能吸引到更多的游客,发展当地经济。
这次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让我对现在的乡村生活有了改观,还激起了我对乡村生活的向往。我也意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致力于对社会的贡献,不能虚度光阴,发挥自己固有价值,施展才能。这也将成为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青年一代终将成为社会的顶梁柱,我们必须不断完善自我,学无止境,各自顶峰相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93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