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学院“紫玉砂色,融汇茶韵”实践团于7月25日起先后前往扬州市仪征市马集镇方营村、宜兴、泰兴市黄桥镇、镇江市茅山镇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借鉴方营村成功移植宜兴红茶脱贫致富的案例,打造一个可行性极高红茶文化精准扶贫成功典型案例。
团队队员在机电技术学院团委书记陈龙福带领下第一站来到方营村,方营村党支部书记周丹热情接待了实践团。
周丹书记介绍到方营村方有2000多亩茶田,200多户农民种茶,可是村民只采春茶、不采秋茶。秋茶不好喝,卖不出价,因此大片茶田只能采收一季。可是周丹却不甘心,不愿放弃让村民收入翻番的机会。周丹向专家请教,多次前往宜兴拜访名师,学到了红茶制茶技术。今年,方营村已制作红茶1500公斤,收益30万元。方营村打响“方映红”红茶品牌,形成特色产业支撑,带领村民们集体走上富裕路。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一丸土”就是宜兴紫砂。为了深入了解宜兴紫砂文化,团队成员来到鲍志强紫砂艺术馆,馆内陈列了许多艺术的结晶,展现了紫砂独特的艺术见解和艺术主张,形成了个性鲜明、独树一帜的大匠风范。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了丁蜀镇紫砂博物馆,对博物馆的历史起源、文化特色以及宜兴近几年来紫砂壶的发展情况做了详细的调研工作。后面前往茶博园对当地的红茶生长环境,技术要求深化学习,为后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后实践团前往了茅山镇,经过考察发现,在高效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茅山镇以以“葡萄、苗木、金银花、桑葚、玫瑰五朵金花为主导的优势产业。但因为固守成规的缘故,当地的特色种植已成规模,农民大量的种植葡萄、桑葚等,造成产量过剩,农村个体户卖不出去,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实践团成员针对这一现象,深入塔子塘村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在与当地村民的沟通下,了解到茅山镇有茶叶种植的基础,前往当地茶园进行地质,环境的勘察,发现当地完全符合宜兴红茶移植的条件。当地“茅山长青”和“宝华玉笋”等皆为中国名茶,所以引进宜兴红茶丰富当地特色农业具有极高的可行性,进一步为助力脱贫奠定了基础。
群策群力“暑”不言尽
“紫玉砂色,融汇茶韵”实践小队将秉承商院精神,牢记商院校训,明确实践宗旨,保持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劳逸结合,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给贫困户指明方向,点燃心中的希望,做到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也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播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76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