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倏而盛夏,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今年的我也渡过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暑假。耳畔的蝉鸣依旧清晰,时光仍徘徊在夏季的街道,但不知觉间三下乡的奏鸣曲却已尾声将至。7月27日,我带着青春、责任与梦想,来到了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聚焦新兴乡村,探寻多元发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三下乡”的征程中,我经历了汗水,收获了荣耀、感动与感悟,这半个月的点点滴滴将是我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美美与共,画里乡村
韩少功在《我心归去》中有句话“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这并非对中国乡土的刻意贬低,但这份固有的印象在我本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中被逐渐刷新。
我迎着初晨的微风,经过一小时的左右的车程来到黄公望村,黄公望村群山环抱,虽是盛夏,却为我送来一丝在城市中见不到的阴凉。走在青石板铺设的街巷,耳畔流水潺潺,路旁的绿树为夏蝉提供了居所,知了声声。我就在村中悠悠得行着,所见之景刷新着我对乡村得刻板印象,街道整洁,不见污水横流,角落干净,未有垃圾堆放,家家都是小洋楼,房屋宽敞明亮。
夕阳西斜,一只白紧贴台阶低空掠过,不知从何而来,向着远山飞去,乡村的动物并不少见,鸡鸣犬吠印刻在老一辈人的骨子里,这也说明着黄公望村的生态之美,我漫步其间,如在画中。在我身边的许多乡村其实都保持着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我相信美丽乡村的建设一定会给村庄带来别样的光彩。
日新月异,成就小康
“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果说中国是一辆火车,那中国共产党便扮演着火车头的角色,它把好方向的舵,让我们行在正确的轨道。改革开放40年,有一种速度叫中国速度,中国的经济宛如一辆疾行的列车,拖动着中国乡村的经济发展。任何事情空有目标而无人实干,那注定是空中楼阁,西汉刘向有言“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马克思也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乡村的村民就像煤,发着光与热,为乡村振兴的火车提供动力,汽笛呜鸣,驶向远方。
从交通不便到道路通畅,从信号不佳到全网覆盖。此次我前去的乡村,村庄的基础建设大早已与多年前不可同日而比,新式楼房在乡村道路两旁整齐排列,但泥泞坑洼的泥路也在不觉间都已变成平整严实的水泥路。门前小河的堤岸进行了硬化,河上的小桥也再次翻修,更加宽敞,村中建了操场;家家盖起阳楼,门前的小汽车一户接一户多了起来,每餐的饭菜也丰盛起来;老人闲居家中有了低保,生活安定;孩子教育资源改善,就近入学。望见眼前的所见之景,我的内心百感交集,或许与发达的城市相比,乡村在经济建设上仍有不小的差距,但我们大学生应以审视发展的眼光看待乡村,乡村有着无限的潜力与市场,我更加坚定的选择为乡村的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
大道条条,多元发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如花的缤纷多彩,中国的乡村在漫长的发展中也都发展出独一无二的文化或是在形成之初便奠定了独特的优势。
走进黄公望村,入眼青山秀水;走进开弦弓村,感受历史韵味;而走进云栖小镇,则是震撼于互联网的新颖多变。他们的发展侧重不同,自然环境、历史人文、高新科技,在这些不同的肥料的浇灌下,田间都结出了颗粒饱满的麦穗,都取得了经济的振兴。在我的眼中,每一座村庄都是独一无二的,村庄独有的历史与对应的未来规划都为村庄注入了生动的灵魂。
条条大路通罗马,乡村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明确自己的定位与优势,就像中国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般,乡村在实践中也纷纷领悟出乡村特色发展之路,助力着中国乡村振兴。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半月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即将在几日后要正式与我道别了。它的时间很短,只如溪水中的一朵浪花,转瞬即逝,但他也很长,组成那朵浪花的水珠将伴着溪流直至入海。在本次活动中,我走访了许多村落,见了许多人,看了许多景,感受了许多事,我深入到了乡村,震撼陶醉于乡村的发展,也为某些落后乡村的发展思虑万千,这次的活动将成为我人生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篇永远反复诵读的书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76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