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古代文人墨客多爱茶。在安徽,黄山为茶叶的一大主产地。而在黄山,太平猴魁又为其一大名茶。古人有诗云:“览尽太平情未了,猴魁品罢味真浓。”近年来,太平新明乡科学发展茶产业,茶叶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太平猴魁与极品猴魁价格持续飙升。此次安徽农业大学成立了相关团队,在取得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后,先后走访了新明乡五个行政村,对当地村民进行有关茶产业的问卷调查,并对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海拔高度的茶树土壤进行采样。通过现场调研选定区域内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利用模型预估法中的限制因子法计算模型对新明乡茶产业的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以期为乡村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数据,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对此次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提出解决办法与建议。
出发前,为确保活动高效有序的开展,我们团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首先与新明乡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获取了当地政府的支持。这也为我们后期活动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我们详细了解了新明乡的地形地貌,各行政村划分及具体情况,绘制了有关地形地貌图并合理确定调研路线及各个采样点,明确向当地村民的调研问题,准备了一系列的调查问卷,以便更深入的了解周边情况。
8月12日,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团队成员们便随老师驱车来到了新明乡,并见到了当地的陈乡长。在与陈乡长详细交流过后,我们了解到,目前全乡茶园总面积2.6万亩,全乡茶园均取得无公害认证,其中有机茶园700 亩,2018年茶叶全年总产量约为285吨,干茶均价380元/斤,农业总产值2.2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达8.46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达3.89:1。茶叶总产量占全区茶叶总产量22.7%、产值占全区茶叶总产值34.9%。
除产量与经济外,我们还了解到,当地采茶期一般在4月底到5月初,一年只采摘一季茶叶。由于每片茶园的海拔高度、光照条件不同,具体产茶时间、茶叶品质也会有所区别,通常茶园的采摘期都在15-20天,茶叶品质随着海拔升高品质也会随之不同。茶叶好阴喜湿,故当地茶叶品质与光照、云雾等情况密不可分。在山区,茶园基本环山而建,通常生长在阴坡茶园内、光照强度较低、云雾较量大地区的茶叶品质较高。
在与书记进行交流后,我们便在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葛湖村。按照原先的安排,团队分成两个小组,一组去各村民组分发问卷对村民们进行茶产业情况咨询,另一组则在村民组附近茶山采土样以便带回实验室进行后续相关分析。正值暑期天气炎热,但村民们对我们的到来依然表现出热情与理解,队员们也都干劲十足。除葛湖村外,8月13日,我们团队还先后走访了招桃村、新明村、猴坑村。在这里我们体验到种茶的辛苦,也了解到茶农们的不易。在茶叶种植期,村民们常常饱受霜冻与旱灾的折磨,导致茶叶产量急剧下降。而在茶叶生产销售期,除猴坑村部分村民有固定的企业收购外,其余的茶农们都有着共同的烦恼——没有茶叶的销售渠道。茶叶市场供过于求,茶叶虽好,但却卖不出去。一些居住在海拔较高地区村民,由于交通不便捷、缺少销售渠道,无法及时销售,只能在后期减价零售。甚至有些村民到八月份家中还有大量滞销茶叶。这些地区由于海拔偏高,茶叶品质虽不错,但苦于茶叶上市晚,运输困难,在个体市场销售基本处于劣势,这是经过我们走访后,村民们反映的一大困难所在。
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将土样带回学校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分析。但此次为期三天的三下乡调研,让成员们学习到的远不止是调研报告上的那些。作为学习生态学的大学生,此行我们不仅仅跟随老师了解新明乡的茶产业,更是让意识到要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路漫漫其修远,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这里的茶农世代种茶,在这里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茶文化不可丢失,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可置之不理。国家的脱贫攻坚仍在继续,面对这里的茶叶滞销、成本过高等等问题,我们作为新时代新青年,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将有用的知识运用起来,帮助茶农们解决问题,帮助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希望将来有一天,这里人民的生活水平能更上一层楼,届时必要来一杯“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72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