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莲华生洛畿,三藏西归耀禅门
“探寻中原文化”调研队
(作者:智帅龙摄影:智帅龙、段静怡、赵新蕊)
为响应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进一步一步走进并了解中原文化,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生自行组成“探寻中原文化”调研队,共同探寻中原文化。2020年7月24日,实践队员来到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的玄奘故里景区,开启了文化探寻的新的一站。
玄奘故里是我国唐代著名高僧三藏法师旧时所居之所,主要包括玄奘故居、陈家花园、西原墓地三大部分。玄奘,即为大众所知的唐僧,姓陈名祎,河南偃师缑氏镇陈河村人,主要功绩为西去天竺学习佛经传回中国。此经历后被创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因此为人们熟知。
实践队员们怀着崇敬之心,来到了玄奘故里景区。队员们沿着主干道到达玄奘故里景区入口之时,新建的景区大门已经进入了收工阶段。新建的景区大门采用隋唐时期的建筑风格,大门两侧各有一角楼,拱卫正门。登时立于此地,远望其形,便有所感:这看似平凡古朴的小镇,其背后曾经是那个四方来贺、万国来朝的强盛大唐。这小镇因大唐而安,大唐也因此镇而愈发厚重。穿过大门,又是一段上坡的石砖路,尽头是一座石桥。桥下碧水微漾,时有涟漪跃现。桥西侧即为旧时渡口。行走桥上,环望四方,已有清幽之意。实践队员沿着这石砖路继续前行,终于来到了玄奘故里的主建筑入口之前。入口处为三级石阶,拾级而上穿过石牌坊后到达4.5米高的平台。平台之上方为建筑主体。建筑主体依旧采用隋唐建筑的风格,正门两侧对联书“千秋独步佛教慧日,万里投荒中华脊梁”,是为后人评说玄奘西行之功,匾上书“玄奘故里”四字。
玄奘故里主体建筑群分前后两院,前院东厢房曾为玄奘兄嫂住室,内置书桌琴案等生活用具。西厢房现为玄奘业绩陈列室。厅堂为前院的主体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出檐深远。此堂原为玄奘祖父陈康的客厅,玄奘父亲陈慧以文诗会友之处,现辟为玄奘及其弟子纪念堂。中塑玄奘晚年译经像,左为高足弟子窥基、圆测,右为高足弟子彦悰、道昭。堂前左右,保存着石磨、石碾、石臼等生活用具。有古井一口,名为“慧泉”。井旁一古槐树、皂角树相抱生长。相传玄奘自幼饮此井水,智慧早开,终成伟人。实践队员亲身体验使用古井打水,并以此井水饮用,净手,以敬先人。
玄奘西行,带回的绝不仅是佛经。其所作《大唐西域记》记录的所见所闻,是研究唐代周边国家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其西行经历,前后共十七年,期间历尽千辛万苦,曾一度生命受到威胁,却仍坚持西行游学,被鲁迅誉为“中华的脊梁”;其回国后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接见,不受高封,而是潜修译经,自成学派,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开启了新阶段。如今实践队员们立于先贤旧居之前,再一一回味这段历史与民间传说,三藏法师已然是更加超脱世俗,却又仿佛近在咫尺。这清雅幽居之所以长期于此向公众开放,就是在向人们默讲述着一个平凡之人是怎样行了这不凡之事,以此激励后人,代代相传。
当今中华儿女,亦当如玄奘一般砥砺奋进,刻苦奋斗。悠悠神州,物华天宝;千古华夏,人杰地灵。前有古人,负箧西游行千里;后有来者,雄踞东方礼万邦。如今盛世,虽非大唐,当有玄奘,领命一方。风华少年郎,后浪当自强。扬帆驰沧海,巡礼五重洋。万国生民同命,一心共祚荣昌。炎黄子孙有此之志,方不枉如玄奘般代代先贤名士言传身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57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