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革命精神,探索家乡红色文化,树立青少年对英雄的正确认知,增强文化自信心,潍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寻找红色记忆调研队队员于2020年8月16日至8月19日前往寿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陈少敏纪念馆、寿光市台头镇张家村张玉山故居和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牛头镇村马保三故居参观调研。
了解陈少敏生平,弘扬革命精神
8月16日,调研队队员乘车前往范于村陈少敏纪念馆参观学习。步入纪念馆,一尊两米高的陈少敏烈士雕像映入眼帘,雕像英姿飒爽,威严庄重,旁边立着一块记录陈少敏烈士一生重要时刻的红色石碑。调研队队员了解到,从1902年5月到1977年12月,陈少敏的一生是充满坎坷的,也是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情路坎坷、革命危险、失去女儿和丈夫等所有的灾难和不幸都无法打击她对革命的信仰,对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她舍弃小家的温馨只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复兴,这种大无畏精神让调研队队员十分动容。
随后,队员走进第一展厅,浏览了陈少敏从出生到加入共产党的28年时间。在老大爷的耐心讲解下,调研队队员对陈少敏烈士的生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幼年的陈少敏跟随父亲读书,后来被送到教会学校接受教育,也是在那时她第一次接触到了西方思想文化。后来,家境没落,她做过童工,当过女工,帝国主义对人民压迫让她更加坚定铲除帝国主义,保护祖国和人民的信念。于是,历经坎坷她在1927年加入共青团,1928年成为共产党员。走过陈少敏的前半生,调研队队员相继来到了第二展厅和第三展厅,这里书写着她那坎坷的爱情史和成为白区红心女战士的经历,向世人展现了不忘初心、不怕迫害、敢于反抗的陈少敏。她是唯一一个在开除刘少奇党籍的会议上投反对票的人,她的坚定自我、明辨是非值得人们学习。
走进先辈故居,感悟百态人生
亲自实践参观了陈少敏纪念馆后,调研队队员对红色记忆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调研队队员来到寿光县党委旧址、张玉山故居参观调研。一开门,一所面积不大的小院子进入调研队队员的视野,院子里只有一间小屋和一间厕所,工作人员收拾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在这里,调研队队员了解到了张玉山先辈虽生活艰苦但信念不倒的一生的时光。在这里,张玉山先辈组织农民夜校和妇女识字班,为乡里教育工作打下基础;在这里,他与王云生、延安吉一起建立山东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这间屋子记录了他的一生,记录了他一生的英雄作为。调研队队员发现有不少的游客来参观张玉山故居,他们怀着敬仰和虔诚的心来学习。邻居阿姨感叹道:“这挺好,人多了张老先生就不会孤单了”。
在参观完张玉山故居后,调研队队员乘车前往牛头镇村参观马保三故居。院子是个不大的四合院,北面是主屋,墙壁上挂着马保三先生一家的合影和当年的桌子。东厢房里陈列着马先生工作学习的书桌,下地用的劳动工具和旧式纺车以及一些对马保三事迹的介绍牌。南厢房是展览室,重点介绍马保三的事迹以及参加的重要战役的故事。西厢房里放着一件老式油印机,据工作人员介绍,那是马保三先生传递革命信息和革命文章的重要工具。同样是面积不大的院子,里边却样样俱全。在这里队员了解到了马保三先生的一生,房子不大却是他一生的缩影。他在这里读书识字,在这里认识了他加入共产党的引导人——张玉山。可以说,这里是他一切成就的基石。亲自走访参观使调研队队员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尤其是站在先辈故居,听着讲解人员声情并茂地讲述先辈的真实事迹时,调研队队员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更能体悟到先辈的革命精神并为之敬仰和赞叹。
每一处红色文化基地都蕴含传承着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寿光依托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发展旅游业,同步带动其他产业,有力地推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对青少年的红色文化教育都有着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生更须潜心学习红色文化,深入了解寿光红色文化对传播革命精神、传递爱党爱国爱人民思想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促进红色基因的一脉相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42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