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这个暑假,我与我的队员们赴云南省昆明市进行有关野生菌的实地调研。六七月份正值云南地区的雨季,较为丰富的丛林覆盖率以及充沛的雨水为云南带来了丰富的野生菌种类。作为云南昆明最具有代表性的食物之一,野生菌的上市及其购买,食用已经成为昆明的食客及相关部门的焦点。如今疫情带来的影响对于野生菌的销售情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误食有毒野生菌的新闻也层出不穷,截止2020年7月28日云南食用野生菌中毒273起,累计2000余人中毒就医。每年的这个时候云南人都会收到来自云南省卫生健康委的短信:菌子不生吃,不混吃,不熟悉的不吃……各大媒体上也都随处可见食用野生菌中毒的新闻以及警示。显而易见野生菌是我的家乡的一大社会热点话题。
为了探究野生菌的销售购买以及文明食用情况,我们云小组开展了细致的调研以及总结工作。
在调研的前期我们侧重于不同范围及规格的野生菌市场,通过询问调研和记录,我们了解到由于疫情的影响,加之近年来野生菌食用中毒的新闻时有发生且媒体给予了较高的关注,同比往年野生菌的销售情况,今年的野生菌收购售卖量基本持平,但是购买量却大大下降。大部分消费者以购买价格区间在55到120元的野生菌(青头菌,鸡油菌,铜绿菌)为主,而较高价位的野生菌(松露,干巴菌)销售量相较较小。为了提高野生菌销售量,提升知名度和购买率,部分的商贩选择了在人群密集的街道两侧摆放地摊售卖。发现这一现象的我们非常惊喜,疫情对销售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营销手段和销售模式——-“地摊经济”。在极大减小摊位费的支出的同时,“摆地摊”也吸引了大量的潜在顾客。随到随摆,随走随收的模式更加灵活便捷。当然,这种方式也同样带来了一些弊端:设施过于简陋,卫生情况无法得到保证,销售商家良莠不齐,价格不统一等等。
面对疫情导致的线下购买量减少,野生菌新兴的销售渠道的出现也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销售者的压力。在大型野生菌交易市场,基本个体商家都能够提供邮递服务。与此同时,市场内还设有中通快递,中国邮政等实体店来完善促进快递的流程以及效率。立刻打包,不日送达也同时确保了野生菌的食用口感以及良好品质。在调研的期间,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市场里不乏拿着设备进行野生菌直播带货的主播。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的改变就存在于这些微小的动作里,电商和直播带货的兴起带动了各个地区特色产品的开发以及销售,也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和创新。在央视网有一个主播带货的活动,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将产品介绍给来自五湖四海的消费者,在保证产品多元化的同时,也帮助相关地区脱贫致富,发掘特色产业。在疫情当下,这种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更加显得重要。
另一方面,销量的变化还和野生菌市场的规模有极大的牵连。在我们调查的多个市场里,我们发现大型专门销售野生菌的市场例如昆明水木花野生菌市场的人流量和商贩的个人交易数量会明显多于小型野生菌市场。相较于前者,普通市场里的野生菌摊位较为分散,并且销售的野生菌的种类也较为单一,无法形成集聚效应,提升知名度。
同野生菌销售情况一样重要的是关于野生菌的文明食用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调研后期对于医院及医务人员也进行了深一步的调研。
食客食用的野生菌的种类中不乏具有毒素的种类(如见手青),这些类别的菌类如果无法按照正确的方式烹饪,食客仍旧很有可能中毒,同时思及野生菌种类的多样性,食客误食不熟悉的野生菌从而产生腹痛,恶心想吐或者致幻症状的现象也不少见。除却以上的这两种误食因素,我们在与医生谈论影响野生菌食用的因素时候,也提及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媒体。不可否认的是云南食用野生菌中毒的新闻曾在各大新闻平台出现过,随着点击量和浏览量的上升,随之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优点显而易见,通过媒体的报道为更多的人敲响了警钟,但隐藏的隐患仍然不能够忽略——好奇心的带动作用。我经常能够在微博等平台关于野生菌中毒的评论下找到类似“会产生幻觉,好想试试啊”“好奇中毒产生幻觉后的画面,可以描述一下吗”的发言,野生菌食用中毒致幻的画面被诙谐的表现出来,这对于部分对野生菌一知半解的看客而言就像是奶酪于鼠,充满了未知而致命的吸引力,这会大大增强他们对于野生菌的好奇心理,并且促使他们加以尝试挑战。在野生菌中毒的案例中其实就不乏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患者。医生说:“预防野生菌中毒,大部分还是要靠自己”只有管住嘴,才能守住生命。
关于野生菌的销售和购买问题与社会民生问题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次社会实践我们团队从该选题入手也是为了更加了解云南昆明市的野生菌产业的发展以及民众野生菌知识普及情况。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不断增强了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更加亲近了社会。野生菌问题折射出的是民生问题,也是文明风俗的问题,我们需要给予一定重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28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