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调研精准扶贫的可复制化经验,坚定我校大学生制度自信,西北工业大学十八洞村扶贫调研实践队于7月15日来到精准扶贫的首倡地——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围绕“一村、一品、一户、一人”的主题开展了暑期实践活动。
第一站为种植业基地。作为第一大产业的猕猴桃产业园采用了当前较为先进的“飞地经济”模式成功打破了十八洞村位于大山深处人多地少不够分的局面。并运用此方式将十八洞村猕猴桃品牌推向了全中国乃至世界。一路艰辛,筚路蓝缕,从一点点的徘徊前进到后来找对路子的“大踏步”的走在所有产业发展的前列。有着党和国家的帮助,自身的努力也功不可没。
第二站便是苗绣手工加工业基地。实践队在约定时间抵达基地初始便受到了作为苗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石顺莲老奶奶的热情接待。从石奶奶的话语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一个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发展的由慢到快的渐进过程之中,有着分不开的内外因素共同作用。2018年湖南工业大学派出了专业的设计团队与十八洞村的苗绣产业进行合作,并设计出了梅兰竹菊和高铁车头的图案,成功与中铁合作。同年十八洞派出三位绣娘在深圳文博会进行展示和宣传,既展示了苗绣的魅力,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及进步空间。政府也会每年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培训,大大促进了苗绣产业的发展。正是在这内外的共同努力下,苗绣产业的道路越走越宽。
第三站参观了蜜蜂养殖业。虽然因为天气原因时间队员们并没有如愿以偿的近距离观察蜜蜂养殖,但还是很有幸的采访到了养蜂人龙先兰,蜜蜂养殖以规模为依托,并且产业链条逐步向后延申至“养蜂+体验+旅游”使得,养殖业产业收益再次有所提升。
第四站则是红色旅游产业。十八洞村作为精准扶贫的发源地,发展以农家乐、红色旅游为主的乡村旅游胜地作为五大产业之一,成为了十八洞村极具活力与竞争力的发展产业之一。一个个农家乐的兴盛,有着当地政府的支持,但更为重要的是当地的民风淳朴,村民的热情好客。
第五站则是直接通过村主任的访谈交流去了解到,劳务经济作为“旱涝保收”的一大产业,随着人员的定期流动,促进了土地流转,并且回村之后的村民更加具有了开阔的眼光,对于当地的发展具有更为直接的推动作用。
在走访各大产业的同时,时间队员们也看到了一座座历史博物馆。参观了实物苗绣博物馆、十八洞历史博物馆等。在苗绣博物馆中,同学们看到了一个个精美的绣品,并与博物馆人员进行了交流采访,得知这里面的所有绣品全部出自本村村民之手,上至80几岁的老奶奶,下至30多岁的妇女。其中由一些“大物件”甚至需要几天,十几天,几十天的刺绣才能够完成。着其中蕴含的耐心、细心、恒心不可谓不大。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而十八洞村正在向着小康阔步前进。最终会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的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走向光明的未来!
撰稿:张继哲
摄影:桑无恙 黄奕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17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