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陈肖依)高亢、清脆、紧凑的鼓声,时而如雷霆万钧,惊天动地;时而如万马奔腾,所向无敌;时而又如雨打芭蕉,欢快清脆,鼓声独特,引得围观者阵阵喝彩……作为河北正定常山战鼓传承人,今年68岁的张书社在饱满情绪的驱使下,用鼓声“述说”着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常山战鼓历史悠久,在河北正定一带流传上千年,通过口口相授、言传身教,至今仍保存着上百首曲目。鼓点变化万千,声播数里。2008年,常山战鼓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咚咚”战鼓声背后,是常山战鼓传承人张书社的“非遗”情结。
少年郎爱上“咚咚”战鼓声:“图的就是抖擞精神”
张书社出生在一个战鼓世家,爷爷有一手好鼓艺。小时候,父亲经常带他看爷爷敲鼓,指点各种鼓法。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渐渐爱上了“咚咚”战鼓声,“不知不觉就对它着了迷”,张书社就此与常山战鼓结缘。他从10岁开始学习鼓艺,而这一练就是50多个年头。
“敲鼓就是个爱好,图的就是抖擞精神。”张书社说,他刚学敲鼓的时候,做饭时用炊具敲,干活时在心里敲,就算是睡觉,他也用手在胸口上敲几遍,一不小心还把胸口敲肿了……为学好鼓法,张书社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反复研究鼓艺,强化基本功。
琢磨韵律、把握节奏、控制鼓点,一旦拿起鼓锤来,张书社就精神抖擞,甚至一天练习下来,都丝毫不觉得疲惫。从小受到战鼓文化的熏陶,加上天生的热爱和勤奋好学,张书社的战鼓水平进步很快,十几岁时就已打得娴熟。经过不断学习、实践,张书社也熟练掌握了不同的鼓法,精通鼓、大钹、中钹、小钹、锣等多种打击乐器。
敲敲打打中,张书社积累了经验,技艺也不断进步,更形成了个人的击鼓风格。爷孙俩还能默契配合来上一段,一面鼓、一双手,翻打、花击等动作优美流畅,张书社叉腿挺胸,两臂圆抡,时而铿锵激昂,时而婉转动听,其精湛的表演,具有鲜明特色的鼓声,委婉动听,非常引人入胜,张书社的表演收获附近村民的连连称赞。
渐渐地,张书社也开始出门表演。“那时候,我外出给别人敲鼓,都要步行10多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路,还不计报酬。”张书社说,“只要人家需要用到鼓,我就去给人家敲。不图别的,图的就是敲鼓时的那股精神劲儿,图的就是让大家都能跟着我的鼓声一起乐乐。”
彼时的张书社虽然年纪轻轻,但心中传承战鼓的念头早已萌生。他挨家挨户地劝说同乡,在当地组建起了一支战鼓队。村中战鼓之风愈加盛行,战鼓队也开始活跃在全国各大活动中。1989年的冬末春初,张书社带领战鼓队一举拿下石家庄市迎春鼓赛一等奖,整齐的队列,高昂的鼓声、丰富的技巧、充满感染力的演奏,收获了在场观众们的雷鸣的掌声与喝彩声。
记录“鼓谱”、带徒授艺:“让这面战鼓越唱越响”
“常山战鼓套路多样曲牌繁多,共有9系72套路,表演时人数最多可达数百人。”张书社介绍,“常山战鼓表演如此复杂的曲牌套路,却没有任何乐谱。战鼓讲求口传心教,鼓点套路等都是由师父亲口相传,所有章法定都是要牢牢记在脑子里的。”
随着多种娱乐方式相继出现,人民的文化水平以及欣赏水平日益提高,常山战鼓的市场日趋萎缩,这让张书社始料不及。他心里明白,常山战鼓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表演的内容和形式必须不断改进创新,使之更加灵活、新颖,更符合新时期观众的口味。
张书社尝试着摸索整理资料,潜心归纳总结战鼓的曲牌、技法,专心挖掘和整理常山战鼓的鼓点套路,并用文字及符号将常山战鼓的“鼓谱”全部记录下来,这也改变了常山战鼓千百年来口口相授的方式。张书社认为,“书面材料能帮助更多人了解战鼓、走进战鼓。”
在汲取众多鼓法、槌法的技巧,并加以演变创新的同时,张书社还听取了中国舞蹈学院专家们的意见,对表演形式进行进一步改进,使其动作更优美、队形更合理,更富观赏性。目前常山战鼓发展到了15个套路、 72种变化,一套较系统的“常山战鼓”鼓法也由此诞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常山战鼓这门传统表演技艺日趋式微。张书社表示,相关部门也十分重视这门古老的艺术,他作为常山战鼓的传承人,更责无旁贷。张书社不仅广泛吸纳妇女加入鼓队学习战鼓,还教授了一支年龄只有十几岁的儿童战鼓队,使得这门古老的艺术后继有人。张书社说:“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将常山战鼓传承下去,将这面战鼓越唱越响。”
让张书社感到欣喜的是,政府对民间艺术越来越重视。正定县文体局结合常山战鼓的情况制定了一系列保护计划,不仅拨出专项资金,还调配专项人员保护老艺人,为老艺人录象,将他们卓绝的艺术记录下来,让年轻一代观摩学习,也给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如今,年近七旬的张书社一边研究鼓法,应邀演出,一边在常山战鼓非遗保护中心,带徒传艺,不断夯实民间曲艺的群众基础,让鼓书曲艺之花在燕赵大地盛开、绽放。
鼓队让非遗焕发新活力:“愿将千年文化带向世界”
“我希望常山战鼓有朝一日能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得到关注与认可。”除了潜心创作外,张书社还热心于常山战鼓的发展与推广。他不仅积极参加国内外艺术比赛,还在全国各地进行商业和艺术演出,在文化遗产日、非遗进校园等宣传展示活动发挥积极的社会引导作用。
1997年香港回归庆典仪式在北京圆明园举办,张书社带领战鼓队应邀参加。在圆明园的遗址上,战鼓擂动威风凛凛,“咚咚”鼓声直击人心。“当时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能够为祖国收复失地庆祝,我们打心眼里觉得自豪。”张书社与队员们禁不住流下了泪水。
几十年间,张书社步履不停。1990年,张书社带队参加亚运会开幕式表演,向亚洲人民献上了一个“鼓的盛宴”;2008年,张书社代表河北省进行奥运文化演出,并参加了北京迎奥运圣火天安门表演和西柏坡火炬传递活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河北活动期间,张书社应邀在世博园内表演;2015年,中国北京和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张书社带领的战鼓队代表石家庄参加汇演,其欢快激昂的鼓点、酣畅淋漓的动作吸引了无数观众……
虽然名声在外,但张书社仍然不断创新,他计划在常山战鼓的表演上融入水鼓元素,丰富常山战鼓的表演形式,使之多元化。近年来,他先后走进河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学院,为学生们讲授常山战鼓的起源,并传授战鼓技巧,学员达到1万余人。
与此同时,张书社还推动常山战鼓品牌的打造。他自费置办鼓、钹及服装等演出道具300套,带领本村鼓乐爱好者参加各种庆典活动。让常山战鼓的发展范围不断扩大,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扎根成长。疫情之下,张书社仍坚持创作。如今疫情形势向好,他正在积极推进常山战鼓表演的重启,向更多的人宣传和展示“常山战鼓”。
“老一辈的东西不能丢,我不在乎战鼓能给我带来什么名声或者利益,我只希望能把常山战鼓发扬下去,我也希望它能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张书社坚信,常山战鼓必将作为河北乃至中国的一个文化品牌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14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