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家乡变化,城市发展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7月31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向阳实践队赴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展“疫中家国·决胜小康”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实地调研天津滨海新区的变化与发展。
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城市环境更加宜居
实践队员们来到泰达MSD采访时,贾女士正在街边的“花海”拍照,实践队员询问来滨海新区旅游的感受,贾女士说“我是本地人,不是来旅游的,上下班途中经常路过这,今天忽然发现这的花海很美,就停下来拍几张照片。我小时候,这片都是小村落,现在,政府通过大规模的整治城市内河,改造废弃闲置厂房,搬迁和取缔污染企业,改善了城市环境和空气质量,街道两侧绿树成荫,现代化社区井然有序,越来越有宜居城市的味道了。”
逐步完善配套设施,居民生活更加舒适
滨海新区从建设伊始就本着“生态宜居”的城市定位绘制规划蓝图。合理布置的图书馆、非遗传承博物馆、科学馆等都彰显了城市的文化底蕴;星罗棋布商业网点的让服务就在身边;消费娱乐场所的建设满足了不同年龄人群的需求;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让交流沟通无障碍;各类产业的整体规划布局让城市更有效率。
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必不可少。首当其冲的就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养老和生活购物。住在某回迁小区的刘老爷子,一提起近年来新区的城市配套建设,就赞不绝口。“现在的好日子,要感谢党、感谢政府!不是我唱高调,是身边的变化都是实实在在的。小区旁建了超市、农贸市场和公园,方便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买菜、遛弯,公交线路越来越多,轻轨、地铁也在修建,出去看个病、接送孙女上学放学越来越方便。小区里还有居委会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困难,我自己也加入了居委会,当个志愿者为社区服务,也算是我这个夕阳发挥发挥余热了!”说起新社区的好,刘大爷滔滔不绝。
滨海新区近几年围绕提高市民幸福指数,出实招,见实效。完善了城市服务配套设施,让“上学难,看病难,买菜难”成为过去式,市民们在小区内就能健身休闲,市民满意率逐年提升。通过实地走访,队员们感受到政府倾心绘制的蓝图正在变成城市发展的基石。
转变观念主动作为,社会经济更加充满活力
政府通过“海河英才计划”引进大批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为他们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服务,为城市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在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了十几年的刘女士接受采访时动情地说“滨海新区近几年的发展是飞快的,虽然过程中有阵痛,但这更能让我们认清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只有通过努力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让一个城市始终充满活力。”
此次社会实践真实反映了家乡变化,实践队通过调研走访,了解了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城市变化与发展历程,了解了人们对于家乡变化的感受。滨海新区如今正在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创新求实的行动完成经济发展的转型,进一步加快开发开放,进一步发挥天津市特有的区位优势,拓宽发展空间,走出一条高质量的新区发展特色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13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