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聆听时代声音
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记重庆大学“河山战旗红”社会实践团德乡红色之旅
2020年8月10日至8月12日,为响应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传承红色精神的号召,发挥团队成员专业优势,深度调查仪陇县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及建设情况。重庆大学法学院“河山战旗红”社会实践团奔赴德乡仪陇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调研活动,通过实地拜访慰问仪陇老兵,参观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朱德故居,国防教育园,张思德纪念馆等著名红色教育基地,实践团成员担负起了新时代青年红色传播者的光荣使命,并深刻体会到了革命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与当代红色文化建设的坎坷曲折路,激发了实践团成员骨子里的拳拳爱国情。同时实践团成员结合自己专业为当地红色旅游发展献言献策,尽到自己也许微薄的一份力量。
“河山战旗红”社会实践团隶属于重庆大学法学院,由来自不同学院的本科在读生共七名成员组成。实践团成员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自始自终秉着“耐劳苦,尚简朴,勤学业,爱国家”的校训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完成了此次任务,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实地调研的第一天,队员们前去拜访了胡振金前辈。在仪陇,胡家四代八个兵的故事广为流传,红色基因在这个家族被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老人说道,自己从小便听母亲讲述二叔国难时弃笔从戎,最终壮烈牺牲的故事,受此鼓舞,后来自己也入伍当兵。不仅如此,老人的儿子、侄子、孙子都穿上了军装,为国效力。国家飞速发展,急需高素质人才,老人的两个孙子在进行军事训练的同时又攻读了硕士学位。
为了解仪陇红色文化对于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旅游经济下的扶贫方式,实践团来到了朱德故里景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对纪念馆的主要讲解员胡城乡进行采访。据此了解到,朱德故里景区独特的地方是当地的老百姓没有搬迁,仍在景区内正常生活生产。其中,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优先建设、土地出租以建设景区、旅游通道沿线果树栽种、民宿农家乐开办、景区务工解决就业问题等举措打响了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三大旅游品牌,形成了景区与民众共生共融、共建共享、共抓共管的发展格局,引领了“景区带村”的新型扶贫方式。随后,团队成员们参观了朱德纪念馆和朱德故里的四个特别景点,了解朱德同志的生平事迹和传奇经历,感受仪陇的红色文化。
1团队成员采访朱德纪念馆工作人员
2朱德纪念馆
为深入理解仪陇的“两德精神”,实践团也参观了张思德纪念馆,并对纪念馆办公室主任姜明和讲解员罗俊进行采访。二位表示,我们一直秉持“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的信念,传播仪陇红色文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凝聚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指引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投身社会主义建设。除了纪念馆讲解,我们也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张思德小故事、制作张思德纪念馆宣传片和线上展览、招募小小讲解员、在扶贫工作上通过邀请贫困户参观来推动精神扶贫等多种方式宣传“张思德精神”。来往参观者,也推动了纪念馆周边的景区生态圈的发展,如特色美食街、金松湖公园等等。
3团队成员采访张思德纪念馆工作人员
4张思德纪念馆
同学们表示,参观纪念馆,听着讲解,仿佛置身于真实情景中,真切感受到了朱德同志“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的元帅形象以及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无我精神。“以德为先、以民为本、以党至上”的朱德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值得我们青年一代学习和向往。
重庆大学“河山战旗红”社会实践团队聚焦我国红色基因传承,并以德乡仪陇作为切入点,深入调研我国红色文化现状及未来的发展特点。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之际,重庆大学学子以自己力所能及的独特方式“佑启乡邦,振导社会“,向中国共产党母亲100周年献礼,体现当代大学生的时代担当。
法学院“河山战旗红”实践团
记者:李燕琴 母欣荣 谭玲 颜金龙 余秋林 周思言
拍摄:范慧霖
2020年8月14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07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