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调查:一脉相承的抗疫精神
中国青年网 临沂市平邑县 8月20日电 (通讯员 东炫宇)8月17日到8月20日,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会计系“延路人”暑期社会实践队进行了关于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的实践调查,以及对防疫工作中所蕴含的抗疫精神进行了深入探究。8月20日,我们“延路人”暑期社会实践队对近期的实践工作和体会到的抗疫精神做了一些简单的总结工作。并查找了曾经同样肆虐神州大地的“非典”疫情有关的资料,以便于寻找两次疫情之间的共同点,以期为抗击新冠疫情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众所周知,2003年,我国爆发过严重的“非典”疫情。“非典”,非典型肺炎,它和新冠疫情有很高的相似性,都是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肺炎,都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关于这两种病毒,钟南山院士曾经为人们科普过,这两种病毒都是属于冠状病毒,同属但不同种,两者之间没有关系。相比于两种病毒的传染性,显然是新冠要强于非典的,但是非典具有更高的病死率。为了获取更为直接的资料,我们“延路人”暑期社会实践队采访了一位当年的“抗疫英雄”——老兵工吴爷爷。十七年前,吴爷爷曾经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提起当年的疫情,吴爷爷为我们讲述了很多,关于当年的医疗条件,硬件设备,基础设施方面。他表示,既然我们有能力在当年比较落后的各方面条件下战胜“非典”疫情,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这次的新冠疫情。看到吴爷爷精神矍铄的为我们讲当年的抗疫故事,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抗疫英雄,同样争分夺秒,为了人民大众的生命健康而奋斗的伟岸背影。听完吴爷爷的讲述,我们对抗疫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抗疫精神”这个词,它并不是人为去创造,去刻意宣传的,它是民族精神的一种延申和外在表现。平时的时候,我们并不会想到它,但是一旦出现特殊情况,我们不需要有人提醒就能团结在一起,所有人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种精神表现在抗疫中,于是就有了所谓的抗疫精神。说到底,它是深埋在我们心底的一种精神力量,外部条件有了需要,便迸发出来,成为不可阻挡的一股精神洪流。图为“延路人”暑期社会调查实践队队员向吴爷爷请教关于“非典”疫情时期的问题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东炫宇 供图
调查采访完关于非典疫情的资料,同新冠疫情的资料相比较之后,我们便有了一些发现。由于两次疫情爆发的时代背景不同,客观条件不同等因素,简单的数据罗列来比较是没有很大意义的,需要我们综合各方面来考虑。比如说传染性方面,大家都知道新冠的传染性要远高于非典,但是考虑到如今发达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人员流动性也是要远强于当年的。如今发达的铁路网,高铁动车四通八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新冠肺炎的传播。另外,由于疫情爆发节点的特殊性,新冠肺炎的爆发正好赶上了春节,受春运大规模人员返乡潮的影响,新冠病毒也就像是搭上了“顺风车”,快速蔓延到了全国各地。另一方面,从感染致死率上来说,非典是要高于新冠的,根据两次疫情爆发时的背景来说,相比于十七年前,现在的医疗技术和设备都是要强于当时的,因此,关于如今流传的有关于两次疫情的谣言,只要稍加分析就能很容易地得出判断,不至于被一些虚假信息蒙骗,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或放松。图为采访结束后,“延路人”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与吴爷爷合影留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东炫宇 供图
我们在了解完两次疫情的异同点,做出一些简单分析之后,有了一个让人惊讶,也让人惊喜的发现:时代在变化,疫情也不一样,但是只有一样东西,十七年了,没有丝毫改变。那就是我们的抗疫精神。当年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抗疫英雄们,虽然他们抵不过岁月的侵袭逐渐老去,退居二线,但是有更多的年轻人站了出来,顶了上去。奋战在防疫一线的人换了一届,但是那种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抗疫精神,没有丝毫的改变。(通讯员 东炫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06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