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积极响应兰州大学校团委号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各族青年的寄语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扶智又扶志,青春新献礼”青年宣讲团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投身于决胜脱贫攻坚、树立文明乡风的时代浪潮中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队赴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开展具体活动。7月26日,实践团队前往在两当县兴化乡,了解当地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工作及其成效。
在两当县兴化乡,当地干部为我们讲述了当地精准扶贫工作的内容和成果。当地通过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种植为村民们打通了致富的道路,比如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的烟草、核桃和花椒等,都可以大量销往周边地区。电商产业也是当地销售途径的特色之一,刘乡长告诉我们,很多农户借助政府和家里年轻人的帮助学会了通过互联网来推广宣传销售自己的产品,这样的确大大推动了这些初级产品的销售,使两当县很多乡镇跨越了地理位置蔽塞、交通不便的鸿沟。村民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打通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提高了生活质量。在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当地早在2018年就已实现了脱贫。
农民是中国社会最为朴实的人。“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当地一直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加以推进和重视。刘书记介绍说,为了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以每家每户为单位每个月都要进行优秀之星的评比,并且采取积分制,用积分换一些生活用品。这样就大大促进了人们的参与积极性,也逐渐改善了人们的精神风貌。旅游产业也是当地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地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也积极号召当地居民同外来游客进行接触,让当地乡村逐步与外部世界接轨,进一步提升当地村民的文明素质。在这些举措的带动下,向好向善的文明乡风逐步确立发展,村民的精神文化境界也随之提高。
和谐的干群关系也是当地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武器。当地一些好的政策,都是由干部率先推进,深入田间地头带动群众去做。刘书记举例说,有的群众一开始不理解种植烟草的效益,是干部挨家挨户甚至站在田埂上监督强制,群众才肯去做。后来农民群众看到了烟草种植的收益,开始积极主动跟进种植。作为连接国家和群众的“缝衣针”,乡镇基层干部的工作是辛苦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因为有他们的辛勤付出,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才能得到系统地贯彻落实。
实践团队还参观了树林村农家小院、柳树知情文化体验园和潘家村立体农业观光示范园。其中树林村农家小院和柳树知青文化体验园主要是为居民打造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场所,满足了居民丰富的文化需求。同时,体验园中的历史文化展览、手工艺制作也是当地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陶艺、历史遗迹等人文景观让实践团队感受到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乡村独有的文化氛围。“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宁静、质朴的乡村氛围,让人情不自禁驻足停留、把酒桑麻。此间乐,不思蜀。
潘家村立体农业观光示范园是当地的旅游特色风景区。听当地干部介绍,陇南市两当县具有和甘肃其他地方不同的景观特色,因为绿植覆盖率极高且气候湿润,当地生物种类多样,生态系统稳定。“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实践团队幸运地在立体农业观光示范园内看见了散养在山林中的梅花鹿。甘肃省作为整个中国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当地工作强调的重点之一。两当县兴化乡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发展特色林果业、观光业,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自然协调发展。
在当地政府和干部的带领下,两当县有条不紊地开展着脱贫工作并且效果显著,不仅物质生活得到了提升,在精神生活上也得到了满足,成功之处就在于脚踏实地、方式多样、共同发展。由于农村群众的传统思想比较顽固,在乡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依旧艰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当地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迈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01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