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桓台县花饽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璐女士的邀请,今天实践团一行人来到了桓台县环城镇刘璐女士的花饽饽制作坊,一起感悟质朴的乡土文化。
最朴素的食物,也能妙手成画
花饽饽,是胶东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传统美食。早年间在胶东,饽饽是过年的标志,只有在过年的时候人们才能吃上一口白白胖胖的大饽饽。随着时间的演变,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饽饽即馒头已成为人们餐桌上最普通的一道主食。在时间的演变中,花饽饽也进行了发展与创新,如今的花饽饽不仅以食用为主,而是更多用于庆祝、祭祀和馈赠等民俗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最初白白胖胖的圆饽饽华丽转身,通过蔬菜汁液的点缀捏塑成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动物以及鲜艳美丽的花草树木。
揉捏雕制,点缀生活
漂亮的花饽饽背后,蕴含着手艺人加倍的付出。捏制不同形状的花饽饽需要软硬不一的面团,而不同的蔬菜汁与面粉的结合也需要不同的温度和水分,这就对花饽饽的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温度、水分光泽度任何一点偏差都会影响花饽饽的口感。除了对材料有着极高的要求,花饽饽的制作还对手艺人的技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捏制花饽饽的过程中,每一个作品的细节都需要浅雕细琢,与此同时还要保持较快的速度捏制完成,以防面团水分蒸发,黏合度降低。
亲身体验,感悟非遗
在刘璐女士的耐心指点下,实践团成员亲自动手感受了花饽饽的制作过程。一开始刘璐女士教授实践成员捏制了一个简单的花草形状,在捏制之前,先需要把面团擀制成饺子皮的形状,然后在里面放上红枣,最后先把皮合起来,从底向上慢慢拢起来,然后慢慢用手团至圆滑状,圆滑状后再用手掌从下往上捋,捋出一个上尖下扁的形状,最后用手掌慢慢将捋出的褶皱转至圆滑即可,整个制作过程对于新手来说十分繁琐。随后刘璐女士邀请实践成员尝试捏制一个加大难度的白胡老爷爷,实践成员满心欢喜去尝试,结果由于白胡老爷爷的细节太多捏制过程更为繁琐,实践成员最终以失败告终。
实践成员通过亲身体验,切身感悟到了花饽饽制作工艺的难度,除了要有灵巧的双手熟练掌握花饽饽的捏制技艺,还需灵动的大脑将手艺进行创新应用,这样才能迎合消费者需求,促进其市场化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97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