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续写非遗故事,为乡村振兴铸魂点——“乡村振兴,路在何方?”实践团赴冶源镇开展社会实践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赴冶源实践团 作者:立青同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为进一步探究非遗文化建设,推动脱贫带动乡村振兴,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乡村振兴,路在何方?”赴冶源镇实践团于7月20日起,以典型地区山东省潍坊市冶源镇为调研基地,积极贯彻“三下乡”实践精神,落实“高转‘非遗+’脱贫新引擎——探究冶源镇乡村振兴的模式与路径”实践主题,开展关于冶源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调研工作。

临朐县文化资源丰厚,文化底蕴深厚,是首批全国文化模范县。实践团结合冶源镇“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发展理念,挖掘冶源非遗文化蕴含着的地域特色及创意符号元素,将文化遗产与新时代经济需求相结合,助力脱贫实现乡村振兴。此次冶源非遗文化的调研活动,从联系机构,到实地考察;从简单了解,到深入探究;从浅层认识,到深刻反思,既经历了许多,也收获了很多。

文旅融合探路,手艺魅力犹存

跃然纸上,寻觅剪纸悠长古韵。实践团队抵达北杨善村剪纸文化中心,围绕非遗手艺对北杨善村剪纸文化作了系统性考察调研。据讲解员介绍,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县文联支持下,北杨善村剪纸艺术博物馆挂牌成立,以剪纸手艺为核心,借助“非遗+文创”、“非遗+跨界延伸”,以现代方式演绎,实现活态传承;同时与临朐文旅集团合作,成立剪纸非遗研习基地,全年为全县8000余学生进行剪纸培训教育,使这项非遗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此外,通过展现剪纸“善”文化,将村民的心凝聚到一起,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尚。

秉承智慧,探索手绘年画光彩。一笔一画,悟出非遗魅力,在手绘年画博物馆,传承人老师亲自为实践队成员讲解年画背后的民间故事,点拨绘画要领,成员们在近距离体验中,了解到手绘年画在长期传承中已然形成的独特艺术风格;一馆一墙,趟出脱贫道路,据了解,手绘年画博物馆由村民出钱修盖,文旅集团负责经营,开拓“非遗+文旅”新路径,以“一台三目标”为发展战略,建设培训基地、研学基地及实践基地,着力打造冶源年画产业链,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让手绘年画等濒危非遗项目“活”起来。

电商之路漫漫,市场活力悠悠

旭日东升,揭开箅子电商面纱。为了解冶源非遗工艺手工箅子的保护及传承现状,实践团队来到平安裕中心村展开调研。在走访中了解到,临朐县正着力于整合本土网红资源,探索抖音和快手等平台直播路径,已拥有62.6万粉丝的“云居山里二姨夫”带货手工篦子等家乡产品,积极推销临朐的特色农副产品及非遗文化手工艺品,带动村民致富;80后大学生马云强返乡创业,打造“云居山里”乡村旅游项目,建造电商创业基地,这些正是“党旗引领,电商扶贫”行动创新性探索的体现。

传承任重道远,非遗重担艰巨。据刘岳清介绍,箅子制作在鲁中山区已传承数百年,不少乡村手艺人曾精于此技,但如今却处于“青黄不接”的尴尬时期。电商兴起虽拓宽销售渠道,但机器无法批量生产,导致产量得不到充足供应;制作周期较长、过程复杂,且收益低让许多年轻人无心传承,手工箅子传承和保护工作变得日益艰难。了解现状后,实践团队结合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思路,助力手工箅子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传承任重道远,展望崭新活力

薪火相传,握住黑陶传承火炬。走进黑陶瓦盆展览馆,实践团队成员便被映入眼帘的黑陶所震撼,亮如明镜的瓶面、细腻光滑的纹理、薄如蛋壳的陶胎,展现它的精湛。选土、炼土、制坯等12道工序,通过火与土的艺术,诠释着源远流长的远古文明。红新村建成黑陶瓦盆展览馆,虽然黑陶工艺已由单一的家庭作坊,到产业化发展的推进,但由于市场占有率低,其存在的发展问题仍引起团队成员的思考。基于实地考察,讲解员提到冶源正着力打造红新黑陶品牌。工艺上,由人工木轮改为电轮,两作头变一作头;品类上,由单一制作生活器皿到重点研烧各种盘、提壶、陶人、砚台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黑陶工艺。实践团队探究到,冶源黑陶需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抓住消费者趋向,适应市场需求,同时培养新一代手艺传承人,让独特的黑陶技艺重焕光彩。

婉约美,寻觅桑皮纸中智慧。走进桑皮纸传习所,采访临朐桑皮纸传承人连恩平。作为桑皮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立志发扬临朐桑皮纸的捞制技艺,赋予其新生命。体验制作环节中,在连恩平老师简单讲解基本工序后,团队成员按照步骤进行泡皮、盘皮、卡对子等,将纸张进行榨干、晒制,最终一张张桑皮纸作品陆续呈现在眼前。据了解,现阶段桑皮纸传承已探索电商销路,但由于劳动力不足,只有少量中老年人从事其制作,且同市场纸张竞争压力大,只有少部分人群愿意选择桑皮纸。非遗是祖祖辈辈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虽然在发展中遇到诸多问题,但在我们努力探索中定会绽放新光彩!

星河若灿,探索红丝砚的脉络。为调研冶源红丝砚发展现状,实践团来到老崖崮村红丝砚技艺传承人尹杰的家中,深入了解这项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据尹杰介绍,红丝砚被誉为“诸砚之首”,而冶源老崖崮村是制作砚台的原料—红丝石的盛产地。目前冶源红丝砚在山东及全国乃至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很高的声誉。资源是限制红丝砚制作技艺的主要因素,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加强对开采地的资源保护至关重要。此外,实践团了解到由于价格昂贵、制作周期长,严格的技术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红丝砚的发展。因此当地政府积极探索,逐步搭建红丝砚的展示平台,增进同外界的文化交流,同时将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源,突出红丝砚的文化性、工艺性和市场性,推动冶源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深入基层宣传,普及非遗文化

走进基层,普及冶源非遗文化。实践团成员走进当地村落,向村民宣讲非遗知识,发放前期制作的冶源非遗文化三折页宣传册,帮助居民从图文上学习非遗文化。经过三个小时的宣讲,实践团为近50位村民普及冶源非遗文化知识,并发放宣传册70余张。村落中老年人占比较大,经过采访实践团得知,村民更喜欢通过阅读宣传册了解非遗文化,因此宣传效果较好,不仅让更多村民了解到冶源镇非遗文化的魅力,还为寻找以后的宣传方向做出了贡献。

追寻前代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熠熠风华,八歧红色风骨。参观临朐县冶源八歧山、老龙湾风景区,追溯红色记忆,重温蹉跎岁月。据讲解员介绍,在建国后,从八歧山脚下走出十多位将军,妇孺皆知、不负累述,号称“八大将军”。抗日战争时期,正是八歧山人民投身到革命洪流的奋不顾身,将红色军歌唱响整座八歧山,将红色摇篮建立在这里。以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激励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实践团学习到将军们投身革命的家国情怀同时,对冯氏文化的感触更加深刻,对临朐县冶源特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也更加全面。

通过深入实地考察,“乡村振兴,路在何方?”赴冶源镇实践团探究到冶源镇为借助“非遗+”脱贫扶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与文旅集团合作,开拓“非遗+文旅”的新路径,同时顺应电商经济发展势头,建造电商创业基地,通过平台在线直播的方式,积极推销特色农副产品及非遗文化手工艺品,带动村民致富。面对非遗手艺后继无人、产业化运作不足、传播手段单一滞后等问题,当地政府采取积极应对措施,针对非遗文化自身工艺、品种进行创新的同时,融入现代文化元素,从单向展示向多元化交互性方向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乡村振兴,路在何方?”赴冶源镇实践团主动进村宣讲,深化当地村民对家乡非遗文化的了解,增强认同感与重视度,让“非遗走进社区”,为冶源镇非遗传承传播文化事业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期14天的实践调研圆满结束,但“非遗+”脱贫助力乡村振兴仍在路上。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是一项艰巨又伟大的工程,在乡村振兴这场“融合”的长跑中,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只有落实在行动上,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乡村振兴,路在何方?”赴冶源镇实践团,砥砺前行,我们一直都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71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水产之路

中国青年网仙桃8月6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解仙桃市西流河镇红光村当地的主要水产业情况,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西流河镇红光村点位团队志愿者们在7月22日和……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麦田守望,放飞梦想

中国青年网仙桃8月4日电(通讯员彭景扬)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我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携手来到了仙桃市西流河镇红光村,用我们炙热的爱来进行志愿支教活动,……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在盛夏,用双手传递爱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11日电(通讯员彭景扬)在刚进大学的时候,我已经早早听过“三下乡”这个扶贫政策的响亮名号。作为一位梦想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我来说,三下乡的活动无疑是对我最好的磨……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守护乡村里的每一颗童心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13日电(通讯员彭景扬)我知道,来到仙桃的小镇,和孩子们相处,我可以通过他们的视角窥见这个世界最本真的模样,可以让我想起十几年前我们也曾像他们那样怀着一颗赤……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用黏土搭建梦想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9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促进小朋友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于8月9日在西流河镇红光村展开志愿活动。志愿者们和小……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用双手感受世界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7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队员于8月7日在西流河镇红光村进行志愿活动……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用盛夏的热情感受中国传统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在西流河镇红光村展……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用黏土搭建梦想世界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7月28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激发小朋友们的创造能力,展现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于7月28日在西流河镇红光村展开志愿活……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2月9日清晨,山西省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银装素裹的美景为城市增添了几分冬日韵味,但也给人们的出行…

聊城大学举办“聊大名人堂:互动故事讲述”活动

聊城大学举办“聊大名人堂:互动故事讲述”活动校园,是知识汇聚的无垠海洋,孕育着莘莘学子对未知的渴望与追求;活动,则是…

入社区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

入社区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践践行新时代使命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际,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

最新发布

8.15党建引领合作助力乡村振兴线下实践
020年8月16日,一大早村里的党委书记就带领我们来参观齐家终村的特色旅游风景区。齐家终村现有管仲纪念馆和马莲台风景区两处旅游景点。其中管仲纪念馆与于2004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共计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
8.14党建引领合作助力乡村振兴线下实践
通过搜集有关“党支部引领合作社”的实践任务资料后,小组成员对于“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这一新时期农村发展新模式有了更充分的了解。但为了能够为更好地完成实践任务,实践团队的队员决定去往山东省淄博市临…
湘大学子三下乡:大力做好河道整治,努力改善河道环境
(通讯员:王凤娟)8月14日至8月15日,湘潭大学赴湖南省株洲市攸县暑期调研团赴攸县宁家坪镇实地调研当地的沙河河段的生态环境破坏情况及相关治理措施。8月15日,在镇政府了解了沙河的相关情况及采取的相关整治…
湖北学子三下乡 城乡结合共防疫,乡镇居民同平安。
在进入小镇时就可以在道路的两侧看见抗疫期间的宣传标语,通过宣传标语来广泛的号召小镇成员进行“居家行动”,使居民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减少外出,从而降低了被感染的隐患。由于抗疫任务来的紧急,许多小…
砾石民生调研记
大学生网报中山8月16日电(通讯员:何筱微黄之珊)2020年8月15日早上,为了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实施模式,助力全面建成小康,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砾石”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本着“我看乡村发展”的主题抵…
“心之航”社会实践团进行沂蒙红色文化与经典古诗词微课录制
因为疫情的缘故,心之航社会实践团成员在2020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采取了线上实践为主的方式,实践内容主要包括红色文化与爱心支教两个方面,对此实践团成员在张玉霞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了采用微课录制的形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 暑调心得
2020年暑假我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暑调,最开始看到劳动教育这个主题的时候,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劳动教育是什么?慢慢的查阅资料、逐步的了解才发现劳动教育在我们国家的确是非常欠缺的。所…
湖北学子三下乡-主动揽“包袱”,谱写社区温情之歌
经实践队员了解,小镇中有许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其中的很多人由于疫情阻断了交通未能够如愿的返乡与家人团聚。在这个小区中就出现了许多年迈的老人孤身一人在家,既然这些老人的子女未能够在家中照顾他们,那…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出炉!植物医院暑期调研圆满结束!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出炉!植物医院暑期调研圆满结束!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防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期望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加深我们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南京农业大学植…
看海君合实践团开展线上总结会议进行总结与分析
整理分析旧因果,探讨交流新方案。在悉心听取了王迎春律师与检察院两位检察官的解答,实践团成员都受益匪浅。在一段时间的成员自我学习之后,实践团开展了总结会议,以腾讯会议为媒介,实践团成员开始交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