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岳盈君)8月8日,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凤韵”实践队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开展“胶东之花”——高密茂腔的非遗探寻活动,探寻高密茂腔发展现状,寻求高密茂腔新时代背景下新的发展路径。
寻高密茂腔发展现状-观剧院陈列馆
高密茂腔是山东省高密市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朴实自然的曲调、委婉柔怨的唱腔、通俗易懂的唱词深深扎根于高密群众之中。“一声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欢起此时”,高密茂腔因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深受广大农村人民的喜爱。2006年高密茂腔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高密茂腔,实践队员们驱车赶往高密市大剧院并有幸采访到高密市文旅局副局长付勇和艺术剧院院长史炜。实践队员针对目前茂腔的保护和传承的方式、当前茂腔扩大受众群体方式以及茂腔作为“高密四宝”之一与其他“三宝”联动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实事采访。史院长向队员们介绍说:“目前高密市已有大大小小演出剧团60余家,通过迎新春唱大戏、庆祝遗产日、文化下乡等活动在大小村庄搭台唱戏,巡回演出,切实满足了老百姓对茂腔戏曲的需求。”
队员们在观赏茂腔发展历程展墙时发现,当地政府不仅建立了青年茂腔人才培训中心,通过培养专门人才组建茂腔青年演出团,而且在中小学开设公益性戏曲课,传统戏曲知识讲座,便于中小学生了解高密茂腔;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现,茂腔剧团为传统剧目注入新活力,创作出茂腔歌曲、茂腔小品、茂腔动漫等喜闻乐见的新形式,打通互联网与影视综艺渠道,逐步扩大茂腔传播影响范围范围和传承途径。
在剧院院长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茂腔道路服饰展厅。在乐器展厅里,队员们看到了茂腔演出时应用鼓、锣、唢呐、笙、低胡、扬琴等乐器并了解其负责的音域、音调与音色,了解了茂腔演奏中必不可少的灵魂乐器京胡、阮以及月琴。在道具服饰展厅里,有演出中使用的刀、枪、剑、匕首、火把等各式各样的道具,还有白袍、黄袍、发冠等制作精美的服饰发饰。在茂腔演出过程中,巧妙的道具使用、精美的服饰搭配是演出生动活力的重要因素。
赞高密茂腔新活力-青年剧团不同凡响
随后,实践队员又跟随青年团来到高密市艺博园。在这里队员们观看到了清明茂腔剧团和由32名青年组成的青年茂腔剧团的演出彩排现场。随着锣鼓声响起,一场酣畅淋漓的《罗衫记》开场。演员们运用精湛的演技和扎实的唱功,将茂腔戏中的人物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深入人心。共同观赏的村民也纷纷表示,平时电视上很少会演茂腔剧,每当有现场的演出时,大家伙儿都会十分热情地观看表演,现在的青年们不仅唱的标准,而且表演得更有活力和精神气。
为了更深入了解茂腔剧团的发展情况,实践队员对青年剧团的一位女演员进行了采访交流。她说:“我们青年团里的演员大多2008年就开始专门学习茂腔,因为个人爱好和家里人的支持,走上了剧团演出的道路。学习时每天上八节专业课,练习唱念做打、奏乐弹唱等基本功。其实挺累的,但也就是在夜以继日的枯燥练习才练就了我们舞台上的扎实唱功。”
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泛娱乐化的时代下,年轻人大多更关注新奇的娱乐节目,对传统曲艺的关注越来越少。随着老一辈的戏剧艺术家年龄增长,愿意潜心学习茂腔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茂腔也面临着发展困境。青年剧团的演员们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在传统演出的基础上,与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媒体相融合,采用更新颖的方式让更多的年轻人也了解茂腔、喜欢茂腔,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与魅力,从而将茂腔这项非物质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如今,在信息化、娱乐化的时代背景下,高密茂腔的发展也逐渐进入瓶颈期。虽然科技手段的进步为茂腔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观众流失、传承人数量不足等新的挑战。在调研过程中,史院长也表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互联网+非遗”、“专业培训+公益性宣传”等一系列创新模式,为高密茂腔的发展打通多样化渠道,实现地方戏曲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61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