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颍上县赛涧回族乡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少数民族乡镇,也是阜阳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乡镇。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8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扶贫调研实践队来到赛涧回族乡,了解调研该乡镇的脱贫攻坚成果。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实践队队员通过当地村民了解到,该乡地势低洼,土质多为沙淤土,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等主。赛涧是远近闻名的“大蒜之乡”。该乡人民种植大蒜已有几百年历史,这里种植的蒜苔以粗大、白长、脆嫩著称,远销山东、河北、内蒙、黑龙江、新疆等地,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该乡每年大蒜种植面积达6000亩以上。特色农业的发展增加了乡村发展的活力,也大大富足了村民的收入。
赛涧乡因地制宜,改造低产低收的低湖洼地,通过土地流转和反租倒包,流转土地1.2万亩赛涧人民尤其是赛涧回民群众有着较丰富的养殖经验,加之得天独厚的水草资源优势(给赛涧畜牧养殖和水草提供了最佳条件。特别是回民较集中的清真、周台、王台、赛涧等村群众,家家户户搞养殖,形成了牛、羊、兔、鸡、鸭、鹅综合饲养格局,走出了一条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路子。
图为赛涧乡扶贫政策公示牌 陈淑婷 摄
利用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
政府大力支持发展牛、羊特色养殖。其中两个黄牛养殖场、一个山羊养殖场和三个养鸡场已形成规模。该乡镇地形低洼,三面环水。于是该乡进一步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充分利用河滩地的滩涂和水草等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养鹅业。村民告诉实践队员,当地最大养殖户年养殖家鹅量已突破5000只。目前该乡黄牛年底存栏数7千头以上、山羊2万只以上,生猪5千头以上,为了加快该乡人民奔小康的进程,该乡计划大力推进农村科学实用技术,发挥少数民族的传统优势,逐步建立一批皮革、牛羊肉、蔬菜、大豆、大蒜等生产加工基地,在坚持择优发展的同时,加大对少数民族的帮扶力度,促进赛涧民族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政府扶持企业,助力脱贫攻坚
实践队员了解到,近些年,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及大力支持下,乡里也涌现出许多新办企业。其中,规模大一点的企业和项目有颍上县铭颍草坪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颍上县龙腾纺织有限公司、颍上县新渡口排灌站项目等。这些企业不仅带动了乡镇发展,更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使得该乡镇在脱贫之路稳步向前。
图为赛涧乡卫生院 陈淑婷 摄
重视科教医疗,促进脱贫攻坚
扶贫首先是扶智。实践队员了解到,该乡镇在脱贫道路上也十分重视教育。全乡初级中学一所,小学6所,幼儿园3所。近几年,村民告诉我们,这几年,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该乡镇的小学和初中全部得到了翻修,面貌焕然一新。我们采访的当地大学生告诉我们:“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学习硬件条件非常差,小学的桌椅都是陈年旧木桌椅,坑坑洼洼的。这几年通过政府的支持翻修,学习硬件设施真的可以说是焕然一新了。”同时,我们了解到该乡镇每村都有医疗室。卫生院的医生告诉我们,乡卫生院门诊大楼已投入使用,现共有医生15人,科室8个,住院部面积110平方米,病床30多张,现有设备B超机一台,X光一台,半自动生化仪等。设外科、内科、妇产科、B超室、化验室等6个科室。医院不大但是五脏俱全,解决了全乡人民看病难问题。同时,报销政策也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看病贵的问题。
多措并举,扶贫攻坚到户
实践队员通过当地扶贫政策公示牌了解到,赛涧乡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脱贫、社会扶贫多措并举,切实做到“小康路上一个一个都不能掉队。同时,每个贫困户还有专门的帮扶人,帮扶人会定期走访探望贫困户了解贫困户相关情况。实践队员走访贫困户时发现每家门口都有一个崭新的”小房子“。经过我们的询问,村民告诉我们,那时政府为贫困户修的冲水式卫生厕所。这种厕所有完整上下水设施和污水处理条件。村民笑着告诉我们:”政府花钱给我们修了新厕所,之前的土厕彻底不需要了。也不用忍受厕所时不时飘来的异味了。”扶贫就体现在一个个细节中,厕所改造只是一个小细节,但体现的确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在这次走访调研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了解了赛涧乡多举措助力经济发展的措施,也切实体会到了扶贫攻坚政策对赛涧乡今年发展的推动。我们感受到了贫困户生活的大大改善,在贫困户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向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59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