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8日,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实践队队员戚晓雯与蒲艺文一同来到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事迹展和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旧址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开展主题为“探寻红色摇篮,感受红色情怀”的三下乡实践活动。
挥师西渡,策应河东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自会宁会师后,作为巩固西北革命根据地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一个关键步骤,中央决定,对西路军提出了策应“河东红军”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任务。
血战临高,风雪祁连
随着国内局势发展波动,西路军为了全民族抗战有一个巩固的后方,西路军决定移军临泽和高台。面对弹尽粮绝、人员锐减和战事不利的重重困难,他们被迫分成三个分队游击,开始踏入亘古无人烟的祁连山雪山腹地,前往新疆。同时,还从甘肃本地选拔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年奔赴延安,从多方面培养积蓄了抗战力量。
图为西路军穿过的草鞋和办事处人员的蓝布衣服 戚晓雯摄
浴血归来,功绩永存
西路军浴血河西,党中央从军事、政治诸方面开展了全方位营救工作。由此,有4000多西路军将士先后回到党的怀抱。虽然西路军失败了,但他们坚持革命立场坚守革命气节的情操没有改变,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最好的体现。他们浴血苦战的事迹依旧鲜活,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写下了共产党历史上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团结抗战,救亡中国
甘肃地处祖国西北腹地,是全国抗战的大后方,也是连接中苏的重要交通运输孔道。在国家存亡之际,回、蒙、藏民族宗教界人士以人民大义为重,秉持民族气节,与全国人民共同抗日,让陇原大地成为抗日兵源、粮草的重要补充基地、苏联援华物资的主要运输线,使得大批物资通过兰州,源源不断的运往抗战前线。更使得兰州这座具有特殊地理位置和战略作用的城市,成为与日军空中对决的又一个重要战场,切实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图为八路军兰州办事处馆内雕塑 戚晓雯摄
筚路蓝缕,薪火相传
在河西这片西路红军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他们用甘愿为国家民族牺牲一切的品格、团结的向心力与旺盛的生命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鼓舞着无数河西人。虽然,他们已融入历史,已化作山峰,但正因为有他们,我们才倍感责任之重大。
通过参观学习,队员们深刻地知晓红色精神是我们祖祖辈辈用鲜血浇筑的,它历经百年沧桑,风吹雨打,经久不衰,屹立不倒。它永远是新时代青年的旗帜,指引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扛起重任。曾经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如今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带领宣传更多人一起去触摸跃动的革命精神的脉搏,让更多人缅怀革命先烈,追忆红色故事,使红色基因传承。作为新一代青年植保学子,队员们深刻意识到,应该主动承担这份责任,加强宣传西路红军的事迹,弘扬西路红军的精神,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故事。用实际行动体现家国责任,在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58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