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到赣州,再从赣州到宁都,一天一夜的的奔波,作为团队的队长,加之是到已经来过一次的红土地,对我来说,与疲惫相比更多的是期待与前行。前期的筹划与联系,中途计划的改变,后期调研的开展,前后一个月的调研生活,酸甜苦辣,担当与责任,同情与感伤,温情与感动……我想这应该是这次宁都之行的最大感触。
瞻仰红色遗址,感悟红色精神
七月的宁都,骄阳似火,为了给调研的队员注入精神力量,八一建军节之际,我们专门来到了宁都县梅江镇翠微峰下的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感受红色力量。作为一名未来的历史教师,我对这段历史还是比较熟悉的,但通过实地瞻仰红色遗址,收获了许多书本上和网络上无法切身体会的真实感悟与精神力量。在瞻仰过程中,每一件展品映入眼帘,是那么的亲切,就像身临其境,回到了曾经的革命年代。
当时的中央苏区,包括宁都县条件极其艰苦,但红军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在武器装备老旧、弹药缺乏的情况下,通过正确的战略战术,红军战士英勇顽强的作战,再加上广大苏区群众的大力支持,军民齐心协力,打败了装备精良、弹药充足的国民党军队,取得了反“围剿”的伟大胜利。正如雕塑“怒撞不周山”所示,中国共产党人、红军战士就是一股无坚不摧的革命力量,怒撞旧中国的“不周山”,摧毁黑暗腐朽的旧社会,锻造出一个公正光明的新中国。
在最后,大家一起瞻仰了毛泽东同志旧居,伟人在苏区艰苦的环境下,仍然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红军和苏区人民粉碎国民党蒋介石大规模残酷的“围剿”,连战连捷,不仅消灭了进犯之敌,而且巩固扩大了中央苏区的范围,壮大了红军,让星星之火实现燎原!
之所以来到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瞻仰参观,就是为了牢记过去,不忘历史。无数革命先烈秉持崇高的革命理想,不畏牺牲、前赴后继,与敌人浴血奋战,才铸就了人民共和国的今天,我们才有现在美好舒适的生活、成长和工作环境。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还要思源。所以通过这次瞻仰红色遗址,给了我们,特别是我这个团队的负责人以更大的精神动力做好接下来的调研工作。
跟随扶贫干部,深入基层调研
通过多方联系,特别是在队员曾芷怡的沟通下,我们找到了宁都县赖村镇水西村扶贫干部——水西完全小学杨俊校长。在8月2日,我们跟随杨俊校长来到水西村进行实地调研,同时体验基层扶贫干部的一天。初到水西村,我发现这个村子已经是一个美丽的乡村了:一排排楼房,一片片蔬菜大棚,依山傍水。我们和杨校长首先来到水西完全小学,这个小学办学条件完善,现代化的教学楼、操场、健身设施一应俱全,还有智慧教学楼,这让我很是欣慰和惊喜。与此相对比,杨校长在学校的住所却显得有些简陋,一张简单的木板,一把电风扇,一台电脑,几把藤椅,几张旧木桌,平时在校上课工作时,杨校长就在这休息。
参观过程中,发现学校存在学生辍学情况,而且有几个还是建档立卡家庭。针对这个情况,杨校长说,我们现在开展“六对一”对口劝学政策,都在想办法应对辍学情况,尤其是因贫辍学的情况的解决,近些年已经有成效了。因贫辍学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扶贫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不再有孩子因贫辍学。
参观完学校,杨校长带我们去了几户村民家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有几位奶奶满怀笑容,一直说党的政策好,还用西瓜招待我们。我感受到了赣南的民风淳朴和精准扶贫取得的实效。杨校长作为扶贫干部,又是水西完小的校长,和村民的话题内容多是今年家里的经济情况,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路上偶遇学生,杨校长还要特意上前交代其不要到河边玩水。
跟随杨校长到水西村进行精准扶贫调研,收获满满,感受到水西村在党的精准扶贫的好政策下实现了巨变,旧貌换新颜,村民实现脱贫致富,安居乐业。当然,有些问题如还有少数贫困群众没有脱贫,还存在因贫辍学情况,这都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把精准扶贫的政策用好,把工作做细做扎实,啃下硬骨头,打通最后一公里,让所有贫困群众都能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脱贫奔小康!
不忘初心使命,做“四有”好教师
通过瞻仰红色遗址和跟随扶贫干部实地进村入户的调研,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心使命,对教师之路充满希望与期待。无论是土地革命,精准扶贫,还是基层干部的普通扶贫工作,都有同一个初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或许一次调研可以改变的不多,所起的作用有限,可是我们愿意尽己所能去走进基层百姓,将他们的心声化为文字,形成调研报告,希望帮助到村民们,也为当地政府的扶贫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我们用心去感受精准扶贫的成效,感受基层百姓的生活,倾听基层百姓的心声,对得起这次精准扶贫调研的初心。
即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我倍感自豪。瞻仰红色遗址让我意识到一个好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工作,成为“四有”好教师。精准扶贫让我认识到国家的好政策是我们实现人生理想与目标的坚强保障,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对教师的重视,给我们教师实现教书育人目标创造了绝佳的条件。杨校长的扶贫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肯付出,要有敬业精神,恪尽职守;做一名“四有”好教师也是这样,必须为教育事业默默付出,热爱教育事业,站好三尺讲台,关爱学生,做到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50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