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听,画着淡妆的她,向你诉说着她的故事——乐从沙滘陈家祠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作者:梅颖琛

8月4日,我们三下乡社会实践队第三次来到乐从陈家祠,刚好碰到祠堂里的讲解员在与乐从摄影俱乐部的成员讲解祠堂的特点,我们实践队也加入他们的行列中,一起聆听了陈家祠独特且有趣的祠堂故事。

陈氏大宗祠又名本仁堂、顺德陈家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沙滘村,始建于清代光绪乙未年(1895年),竣工于庚子年(1900年)。宗祠坐南向北,为三进院落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看到陈氏大宗祠庄严肃穆的大门,其原料便是由东南亚进口,千里迢迢运抵沙滘的,背后是先辈当年建造宗祠的艰辛。

陈家祠的备料花了3年时间,不远千里跑到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原始森林去寻找好木材。奠基后每天近千人开工,花了六度春秋才竣工。

抗日战争胜利后,乡内四间不完全小学及私塾合而为一,于1946年以陈家祠为校址,创办了一间完全小学,名为“沙滘乡第二中心国民学校”。1966年又增办初中班。先后培养了小学毕业生4000多人,初中毕业生近千人。

陈家祠昨日的辉煌又岂止这些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派员来参观考察,外国电影队来这拍摄过纪录片,《武当》、《方世玉》都曾在这取景。

祠堂内的那些小讲究

这里的讲解员给我们讲,“祠堂一般都会修建一道大门和一道小门,平常进出就用小门,大门等要接待特殊且重要的客人时,才会打开,需弯腰低头进入,这表明对陈家先祖的尊敬”,讲解员还说道,进门需先迈左脚,这是旧时习俗中一个人懂礼仪的表现。而之所以需要人弯腰进去,是希望进祠堂的人能拜祭自己的祖先。

沙滘陈家祠选址在三面环水的宝地,是因为当地人相信奔流不息的河水寓意家族的兴旺浮沉,更表示家族通过活水传递信息,进行贸易,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

看门前似朴实无华的石鼓,其实也暗藏乾坤。“石鼓不仅有镇宅的作用,还可以从形状和花纹中看出这家人从事什么行业。如果陈家祠的石鼓为圆形,且没有装饰华丽花纹,这表明这个家族是经商的。同时,这个石鼓与传统的祠堂门前的石鼓不同,它没有大鼓子那么气势磅礴,多了一份

在祠堂内,很多的一些细节都与当地的风俗习惯与文化特色有关,当地人会对一些事物与话十分注重避嫌

例如,祠堂内的石砖的铺排看似随意,其实不然。讲解老师指着石砖的边缘对我们说,“每一个石砖的尖角都被除去了,这是因为尖锐的东西不能朝向人群。

同时,在三个进的屋檐上,细心的观察可以发现,在前两个进的建筑的屋檐上,顶上有空的地方会被一个花瓶挡住,而在第三进是已经没有花瓶了。把花瓶放在通风的地方,是挡住了当地人的“财气”的做法。故意留空的设计,是希望有源源不断的财气进入到沙滘,给沙滘带来更多的财气与发展机遇。

祠堂门口的设计,也是与传统的祠堂门口设计一样,祠堂门口没有了两座大的狮子石像。当地人认为在门口放两头狮子,会镇住了村里的人,因此,人们把狮子放在了正大门的屋檐的两边,以此寓意能够更加高瞻远瞩的看世界。而狮子也成为了这座祠堂的守护者。同时,祠堂的义务讲解员霞姐也向我们讲述了这个狮子的民间传说,据说,当年,狮子进村偷吃,被发现后,狮子被村民追赶,村民追赶狮子来到祠堂这边后消失了,原来,狮子是跑到了屋檐上端,从此乖乖的在这里守护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进入祠堂后,会在中座看到有一个巨大的屏风,讲解员讲到,沙滘陈家祠的屏风在众多祠堂里是具有较大规模和特点的,屏风上的木雕也展示着当时高超的雕塑工艺。同时讲解员给我们讲到,屏凤会影响祠堂内自然风的大小。并且在中座设置这个大规模的屏风是为了不打扰祠堂内的祖先

来到的同仁堂,这里有一现存的巨型木雕祭桌,兽首柱脚,古拙凝重。同时,这也是以前的讲台。讲解员霞姐介绍到,陈家祠的组训是要好好读书以更好的做好生意,而不是为了做官而读书。这也深刻的表现出当时沙滘的经商普遍,商品经济发展的快。

再往里走,就可以走到青文堂了,它的名字寓意“平步青云”这里的设计会让走在里面说话的人听到回音。

同时青文堂内两边的挂件是为了折射、反射阳光,使得堂内更加明亮,方便由足够的光线来供在傍晚来参观祠堂的人们观赏

不知不觉,跟着讲解员霞姐走祠堂内走了一圈,她述说的祠堂故事还深深的映入我们的脑海。我们不禁感慨,当地人民的生活智慧与当地风俗文化的特殊性,让这个祠堂变得更加有特色与让人难忘!

最后,实践队也单独的和讲解员霞姐交流,提出了我们的一些问题,并且也得到了了霞姐的回应。

作者:梅颖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49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财大学子探访抗疫一线工作者,探寻个体经济新发展

目前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中,当前战“疫”拐点尚未可知。面对这场持久战,各地大小医院,快递驿站和代表个体经济户的地摊经营者们该如何响应号召做好防治工作?实践团队为了解公…… ceci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查看全文 >>

聚焦疫情防控,深入调研复工复产

疫情是磨难也是考验,在这个特殊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失业、供应链中断、延迟复工、停摆、亏损……成了2020上半年绕不过的关键词。尽管政府出台了一些补贴政策以…… ceci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查看全文 >>

河南学子聚焦防疫宣传,线上相聚讲述动人故事

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以数万计;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南山镇守江南都,率白衣郎中数万抗之,且九州一心,月余,疫尽去,国泰民安……这是微博上一位博主对整个疫情的概括…… ceci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公管青衿践初心,政社携手绘新篇

近日,“青春‘政’好,与‘社’同行”社区服务项目再次开展,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青年学子以躬身实践诠释责任担…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和数学科学学院、法学院联合举办“心聚团队 合作共进

为助力学生深入理解团队合作的核心价值,强化集体向心力,4月20日,传媒技术学院联合数学科学学院、法学院,于聊城大学北田径…

传媒技术学院举办“传薪火以继往 怀赤忱而开来”主题升旗仪式

为传承革命先辈精神火炬,赓续红色血脉,厚植青年学生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4月21日,传媒技术学院在西校区十一广场隆重举行“…

从遵义出发,筑梦青春——红色精神的传承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弘扬遵义会议精神,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4月…

红色基因永传承 青春接力长征行 ——遵义会议精神宣讲团赴大金山国防园学习

2025年3月5日,金陵科技学院“红色遵义·筑梦前行”大学生志愿宣讲团的10余名青年志愿者走进南京市溧水区大金山国防园,以“重…

最新发布

乡村教育现状:艺术教育缺乏,村民普遍希望孩子受到相应教育
艺术教育是国民素质提高的关键环节之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加快和国民素质快速提高的今天,教育的薄弱之地——乡村的艺术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呢?村民们对孩子艺术教育持有怎样的理念呢?在艺术教育较为缺…
8.14【最新动态】科技助农金乡大蒜社会实践队
【最新动态光电学院】实践团队走访村民,进行供需交流八月十四号,团队计划走访村民对于国家助农政策的了解以及对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的接受程度。上午八点,团队于酒店门口集合,一起乘坐大巴再次来到了…
一座承载信仰的陈家祠
岭师“走进沙滘”社会实践队走进乐从陈氏大宗祠,探索商贸城市化背后的祠堂之美,领悟独特的岭南古建筑风情。漫步走去乐从沙滘的河畔,走向河的对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韵十足的建筑,这座藏在清末民初的乐…
湖南工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助力扶贫工作,大山里的中天
贵州省遵义市2020年8月9日(通讯员:左晴晴)8月9日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赴遵义脱贫攻坚调研团队在遵义市平正乡仡佬族团结乡开展社会实践的第二天,目的是了解中天集团在该地区对于脱贫攻坚的看法以…
湖南工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脱贫攻坚,时代楷模黄大发
贵州省遵义市2020年8月8日(通讯员:左晴晴)8月8日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赴遵义脱贫攻坚调研实践团从遵义市区启程前往遵义市平正乡仡佬族团结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是了解当地的脱贫攻坚情况,并…
【最新动态 光电学院】“科技助农,建设新村”一阶段实践队实施方案
因新冠疫情尚未结束,“科技助农,建设新村”实践队决定8月14日社会实践活动仍旧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8月14日是实践队进行整个计划的第五天,也是进行第二阶段的最后一天。通过前四天的拜访、了解、…
【实践感言 光电学院 陈旭】社会实践感言
似乎老天对于队伍的进展飞速有一点不满意,今天天公不作美,一大早上就开始阴天,凌晨2点时更是下起了大雨,这无疑给今天的考察蒙上了一层阴影。经过前些天的准备,我们对下一步的直播带货有了一个比较明确…
广东学子三下乡:踏访潮州乡土印记,挖掘文化资源
大学生网报8月14日电(通讯员张学盈)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潮州当地旅游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为响应国家号召加强产业振兴与脱贫攻坚统筹衔接,聚力抓好防控疫情、产业转型升级和脱贫攻坚,确保脱贫攻…
抵淞沪忆抗战艰辛 ,访军队悟八连精神
抵淞沪忆抗战艰辛,访军队悟八连精神——河南工业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征程小分队“一寸山河一寸血”这是世人曾对淞沪之战的描述;“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是毛主席曾对南京路上好八连的赞颂。怀…
探寻红色基因 发扬植庭精神
2020年8月10日,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赴潍坊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寿光市田柳镇崔家村进行了暑期社会实践,对当地红色文化、红色基因展开了探寻与调研,用实际行动发扬“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