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安徽8月3日电(通讯员 陈澫赟)进入21世纪,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然而由于作为培养单位的高校与人才需求方的企业之间缺乏沟通、培养目标与实际严重脱节,使得一方面人才需求非常急迫,另一方面大量毕业生难以找到满意工作,形成难以破解的人才供需矛盾。为了解目前安徽省内校企合作平台的问题与现状,2020年8月1日,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项目e站”与e同行校企平台团队于线上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得到可观数据,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平台存在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高校缺乏自主研发平台,校企缺乏长久稳定合作
近几年来,安徽省内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邀请企业工程师来校宣讲、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等方式深入到高校学生各个学习阶段之中,然而这一切如果在没有一些前提条件的保障下,学校和企业很难做到维持长久性合作。在此次对企业篇和教师篇的调查问卷分析中,针对影响校企合作模式的因素这一问题地调研,50.67%的企业认为政府缺乏相关政策引导,45.33%企业认为缺乏合作机制,42.67%的企业认为缺乏系统保障机制,而41.33%的企业认为缺乏合作平台;78.57%教师认为维持校企合作需要长期的人才合作关系、71.43%的教师认为需要相互的信任,57.14%的教师认为需要优质的利益成果。而在调研市场上高校自主研发的校企合作平台时,76.79%的教师表示没有了解过,62.67%的企业表示没有了解过,77.35%的学生表示没有了解过。因为高校缺乏自主研发的校企合作线上平台,大部分包给第三方教育机构平台,这就会导致学校和企业不能有效的及时沟通交流。对学生而言,学生在校期间可能学习更多的理论,花很少时间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差,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对教师而言,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目标,不能和企业培养目标及时对接;对企业而言,可能企业不知道学生学习的详细状况,很难选择适合的人才,因此强化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没有清晰的自我对应专业岗位需求认知
据调查显示,只有3.24%的学生对自己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极其需求很了解,23.95%的学生比较了解,46.93%的学生基本了解,甚至有25.89%的学生对其不了解。虽然每年学校定期会邀请企业人员来学校做宣讲,或者聘请企业工程师做导师,但是这种宣讲每年举行的次数有限,企业工程导师和学生也因为缺乏“紧密纽带”连接,导致许多学生临近毕业仍然对所学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定位不够清晰,最终导致培养目标和企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学生接触资源有限
大多数新工科专业会选择与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以此来强化自己和企业的合作关系。然而高校一方对于合作内容、形式等掌握绝对的决策权,而作为培养主体的师生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失去校企合作的影响效果。同时,由于传统的校企合作采用对接模式,学生很少能够直接接触到企业的一些项目,直接去了解一个企业的信息。大多数学生在学院导师的指导下,接触导师的陈年课题。然而在这个互联网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下,导师的一些课题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理论实践齐举并行,联合培养优质人才
在发放的企业线上问卷调查中,在专业技能的培养、职业道德的教育专业理论教学、改善专业设施设备以及加强和企业的对接中这五者之中,90.67%的企业人员认为学校为企业培养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当下,学生们可能更擅长于理论学习,但是一味地只钻研理论而不去动手实践是无法达到新工科以及目前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标准。其次,新工科的实践教学课相对于理论课程发展相对缓慢,教学体制目前还不够完善,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学生不够重视、走流程等问题,使得实践教学无法取得醒目的效果。
建立校企合作线上平台,促进嵌入式人才培养
对于建立面向协同育人新工科校企合作线上平台的意愿,82.52%的学生表示愿意(非常愿意和愿意统一归为愿意),87.3%的教师表示愿意(非常愿意和愿意统一归为愿意),84%的企业表示愿意(非常愿意和愿意统一归为愿意),而只有少数部分的学生、教师、企业表示一般。目前线下的校企合作平台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这就造成了新工科无法培养适合企业的人才,使得新工科专业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本次面向协同育人新工科校企合作线上平台的建立,对于提高新工科的专业实践效果,培养适合市场企业的复合型工科人才,以及促进新工科的教学改革都具有里里程碑式的意义。
通过几天线上的问卷调查,队员们不仅对目前校企合作平台市场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意识到校企合作平台的发展在当前高校的教育改革中起着举足若轻的作用。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团队成员相信在协同开发基础上研发出来的校企合作线上平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一定会朝着日益完善的形态进行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32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