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聚焦新形势下的中国制造业现况,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联系疫情冲击以及国家重启经济带来新机遇的实际,深入到各个制造企业调查生产现状,从传统工业生产领域,高新科技生产领域等多方面了解中国制造业的现实情况,分析中国制造业的新形势,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中国制造的未来走向。
受疫情影响,本次实践采用线上调查和线下小范围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团队身边的制造企业,成员进行线下深入走访调查,通过采访基层员工,参观制造一线生产等方式搜集第一手材料;对于无法接触到的制造领域,我们选择线上调查访谈和投放问卷的方式了解行业生产现状和大众对制造业现状的看法和预判。最终线上线下的调查成果相结合,分析总结制造业所受疫情冲击影响和重启经济下的新生产要求。
本次实践一共有8位组员参与。其中线上调研的有五人,线下走访有三人,同时进行实践调查。两组成员调查结束后将结果整合分析,整个实践安排合理有序,科学高效。
线上实践小组于7月15日制作问卷并发放,于7月25日回收问卷,并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这十天内,线上实践小组的五位成员也选择了一些典型的制造企业进行网上调查。这些企业覆盖了从高新技术产业到传统制造业等多个领域,与线上问卷的调查结果相结合,使分析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和说服力。
问卷调查模块,针对不同的职业情况我们将目标人群分类为制造业从事者、对制造业有一定了解者和只从媒体了解过制造业这三类。截至统计日,共收到网上调查问卷116份,三类人群分别占12.07%,25%,62.93%。就从事制造业的调查者分析,国内疫情对制造类企业有较大影响,且产业链调整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方面,接下来依次是资金,员工就业和进出口贸易。接受调查的企业中,半数企业进行了员工调整和企业转型。截止七月中旬,绝大多数企业经营现状相较疫情前有下降趋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可见疫情对于制造业造成了较大冲击。但有失必有得,统计显示,疫情也迫使一些企业进行产业转型,推动企业向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的发展道路迈进,这也是与中国制造2025思想统一。
资料调查模块,选择了典型的一些制造企业,通过访问官网或者其他方式搜集相关资料,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成员调查的制造类公司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为、传统制造业公司(蒙牛乳业、哈药集团,中国石化)等。整合小组成员搜集的资料来看,所有的公司在疫情初期都及时启动了有效的防疫措施,并在保证员工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时间复工复产,将疫情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为响应国家防疫号召,哈药集团、中国石化、成飞公司等一批制造企业积极开通生产线,生产防疫药品,防护用品等等,第一时间为防疫贡献力量。同时,调查显示,疫情带来的冲击也迫使包括蒙牛乳业在内的一大批企业提高了对办公、生产、销售等领域的数字化的依赖性,同时倒逼产业链转型升级。公司籍此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这与问卷调查的结果相一致。
为增加实践结果的说服力和实效性,我们线下小组成员亲自到各自家乡的制造公司进行走访调查,采访一线员工和高层领导,获得第一手资料,与线上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三位成员走访公司包括四川川投田湾河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田湾河梯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和电力营销)、安徽省科昌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家电成套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九洲船业及其周边小船厂、中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分析三位同学的走访记录,我们发现,受访企业均不同程度受到了疫情的冲击,具体表现为订单减少,人才流失,进出口受阻等。受访人员表示,针对以上问题,公司采取了加速企业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国内订单数量以进行补充;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推迟税收上交等)缓解压力等措施来渡过疫情难关。中石化仪征化纤公司更是急启动了一期4000吨/年(8条生产线)和二期2000吨/年(4条生产线)丙纶熔喷非织造布项目建设,有近一半的员工投入到口罩原材料熔喷布的生产当中。而小型企业,比如船厂,由于上半年疫情和下半年长江严重洪涝灾害的影响,难以维持生计,处在破产倒闭的边缘。
三种调查方式互补分析,大型企业基本经受住了不可抗力冲击,采取多种举措恢复生产,但是不可否认,某些企业因为疫情和其他自然灾害举步维艰甚至破产。
《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在2020遭遇空前的危机,但此前该政策的实施促进企业向更加智能先进的方向转型改革,为企业应对并走过此次冲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中国制造2025》不会停下脚步,与之相反,我们相信,经历此次疫情的大浪淘沙,制造企业会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中国也会更加坚定走向制造强国的目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22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