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剪纸文化渊源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怀揣着弘扬剪纸文化的远大抱负,安徽师范大学“时代剪影,逐梦青春”剪纸实践团队于2020年8月6日开办线上剪纸课堂,由实践团队剪纸组的袁慧琴和林可欣担任剪纸老师,云端连线铜陵市义安区五松镇惠泉社区青年之家,带领孩子们体验剪纸的乐趣,为非遗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云端教学,非遗文化入课堂
从汉代“剪纸为幡”、魏晋“剪纸为人”、唐朝剪“春胜”、宋朝出现了以剪纸为生的艺人,再到明清时期的鼎盛发展,剪纸文化历史悠久,意义非凡。但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剪纸这项耗时费力的慢工艺逐渐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保护失落的剪纸文化,传承古老的剪纸技艺”是“时代剪影,逐梦青春”实践团队建立的初衷。而在线上将非遗文化带入儿童课堂,则是实践团队考虑疫情影响后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
“小朋友们都准备好了吗?”剪纸老师林可欣问道,作为第一个教学的老师,她的语气带着紧张和兴奋。“准备好啦!”小朋友们十分配合地一起回答道。镜头前的他们坐得整整齐齐,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体验这次课程。很快,在林可欣老师的耐心教导下,孩子们剪出了“手拉手的小人”,初步体会到了剪纸的乐趣。一时间,欢声笑语充盈着整个课堂,他们争先恐后地在镜头前展示着自己的剪纸作品,期待着老师的评价。林可欣老师也极力配合小朋友们的需求,认真地点评了每一幅作评品,并鼓励孩子们多加练习,发挥想象力自行创作。
纸端童心,千姿百态剪下生
“我剪的小人看起来很睿智。”,“我的小人有眼睛和鼻子。”,“我的小人是粉色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积极地开动脑筋创造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剪纸作品。隔着屏幕,队员们可以看到原本普普通通的小人图样,在孩子们手里变换出新花样。这些千姿百态的剪纸作品固然不够精美,甚至夸张怪异,但却融入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赋予剪纸新的生命力。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线上教学的志愿老师对此感触颇深。没有面对面的交谈,缺少手把手教学的机会,这些都为非遗文化的传播增添了阻碍。但在与孩子们短短一个小时的连线中,他们认真听课的眼神,一句句真诚的“谢谢老师”,以及对剪纸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些都让辛苦备课的老师倍感欣慰。
薪火相传,齐心协力创未来
教学临近尾声,看着孩子们对剪纸作品爱不释手的模样,袁慧琴老师抓住时机,详细地为他们介绍了剪纸的悠久历史和面临的危急现状,孩子们见状纷纷表示愿意继续学习剪纸,争做剪纸的小小继承者。“我要把剪纸作品带给小伙伴们看,让他们也一起学习剪纸。”学员朱子妍对着镜头开心地说道,稚嫩的脸上写满了认真。
这次的云端剪纸课堂圆满结束,虽然教学的内容有限,但提高了孩子们对剪纸的兴趣,也让他们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发扬剪纸文化的道路曲折且漫长,但有了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加入,大手拉小手,即使前方荆棘密布,实践团队的队员们也有了一往无前的勇气。
著名诗人叶芝有言:“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在剪纸文化衰微的今天,没有人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再创剪纸文化的辉煌,但教育可以。“时代剪影,逐梦青春”剪纸实践团队云端教学,将传承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用爱与担当浇灌梦想,努力开创属于非遗文化的美好明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06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