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习总书记足迹,聚焦基层脱贫攻坚:走进贵州花茂村
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特别是在此次疫情的严峻形势下,脱贫攻坚工作更是不能怠慢。为深入了解基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情况,工商管理学院“基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实践团从7月16日起,针对贵州遵义花茂村开展了相关调研,以助力国家脱贫成效进一步巩固、乡村振兴无缝衔接。
前期准备:了解花茂村脱贫攻坚的历程
7月8日晚,团队线上进行QQ通话。队长引导队员积极讨论实践的具体事项,内容涉及实践流程、团队成员分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以及投稿宣传计划等问题。
7月9日-7月11日,团队成员就花茂村的脱贫攻坚历程及成效,了解此前各大媒体报道过的花茂村成果,团队成员各司其职,认真梳理了相关资料。团队成员了解到先前的花茂村贫困荒芜。2012年起,村里实施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开始变化。另外,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致富,实现了田园风光、红色文化、陶艺文化与特色高效农业的有机融合,花茂村于2019年实现全面脱贫。
7月12日-7月14日,团队成员在收集到的资料基础上,结合疫情下花茂村的发展现状,从群众联系、硬件完善、政策落实、就业创业、产业聚集五个方面出发设计问卷,具体了解村民对疫情期间帮扶措施的满意程度。
实地调研:考察花茂村如何抗“疫”前行
7月16日早上,团队成员来到贵州遵义花茂村,与花茂村党总支部支书记彭龙芬取得了联系,经过彭龙芬书记的讲解介绍,对花茂村当前的脱贫攻坚的政策有了大致的了解。随后几天,在村委会相关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团队成员先后参观走访了整个花茂村。
据同行的工作人员介绍,花茂村先前运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成立了遵义绿动九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将产业承包给村民,优化工资结构,极大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除此之外,今年花茂村利用特有的地理优势,发展了“稻+蛙”的新型种养模式,给受疫情影响的村民提供了就业渠道。团队成员走访中了解到的村民熊天真向团队成员热情地介绍道:“之前主要还是以外出务工为主,今年在外就业形势不好也就选择了先回村,正遇上养殖青蛙需要人手,就来面试试试,还就在家门口就上班了!”
图为“稻+蛙”基地 团队成员彭露供图
花茂村不仅因农业种植业带动当地经济,文旅方面也有很好的发展,其以“乡愁”为品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一体化,引导村民开办乡村旅馆和农家乐,发展旅游业相关的体验型业务,把握乡村旅游的大好发展机会。
团队成员在走访中发现,以“红色之家”为代表的农家乐十分受游客欢迎。通过与负责人的进一步沟通了解到,即使是疫情,也没有对“红色之家”之类的大型农家乐产生较大的影响,相比之下,一些个体经营的小餐馆负责人则表示受疫情影响较大,目前阶段收入增加较为乏力。
花茂村旅游业带动的还有极具当地特色的白泥陶艺文化产业,以及本土的文创产品“花茂人家”。随着疫情得到有效防控,慕名前来的游客也络绎不绝。
图为游客们正在参观陶艺作坊 团队成员 彭露 供图
在访谈过程中,“花茂人家”文创公司的负责人张胜迪提及到,“在今年疫情的新形势下,开发了线上销售和线下体验并举的新经营模式,争取将疫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并且进一步扩大花茂村特色文创产品的影响力。”
图为“花茂人家”内部陈设团队成员 彭露 供图
在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邀请村民填写事先准备好的问卷,具体从群众联系、硬件完善、政策落实、就业创业、产业聚焦五个方面进一步了解村民对疫情期间帮扶措施的满意程度。今年疫情对村集体和村民个人的创收增收都有所影响,但是村委会为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免费提供厨师、美容美发的技能培训,同时给予培训补贴,吸收村民发展“稻+蛙”产业等。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成员获悉相当一部分村民得益于这些帮扶措施,并且村民们对村委会的帮扶措施普遍是比较满意的。
后续安排:结合问卷数据深入分析现状
初步走访调研的结果显示,花茂村疫情期间巩固脱贫成效的措施效果比较显著,而该实践团队的调研仍在继续,团队后续将针对收集到的村民的整体问卷结果进一步深入分析,从上述问卷调查的五个方面对花茂村的脱贫成效巩固和乡村振兴的衔接上作下一步探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04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