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似乎是对我们的一个考验,先是新冠疫情的爆发,刚稳定不久南方又持续暴雨,洪水泛滥,多地受灾及其严重。但这些并不足以打倒我们,而生活中更有许多的榜样人物为抵御灾难做出贡献。
她是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的一名乡镇医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从事这个职业已有20年。45岁,身材瘦小,没有经过烫染的头发常年扎成一丝不苟的马尾。“我平时比较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打扮自己,这种发型最简单也更方便,病人看到也觉得我精神满满啊!”
她就是王丽,一名普通的医生。
义不容辞
在新型冠状病毒爆发的危急时刻,作为医护人员的她,在大年初一生日这天,无法在家和家人团聚,因为医护人员需要轮班在高速路口排查过往人员,而她值班到凌晨后只能步行一个多小时回到医院对面的员工宿舍。在第二天早上八点又会回到医院继续上班,并等待下午去高速路口值班,这样白天在医院上班,晚上在高速路口值班的日子,从1月27日持续至2月20日疫情在本地得到有效控制后才结束。
“因为我每天会接触许多过往人员和医院病人,我必须和家人隔离,不能将危险带到他们身边,好在有一个小电筒。这里的路我不熟,还需要用手机导航,不过后来走得多了也就记住了。”许多个夜晚她都只是靠着这个紫色的小电筒,一人找寻着回到宿舍的道路。
在去高速路口值班的路上,她会一边哼唱着歌一边将路上的风景拍下来发到她家人的微信群里,还会发语音说“你们看我又出来欣赏风景啦,不像你们每天在家里关着闷得慌。但是你们要坚持住啊,现在疫情很严重,千万要注意个人卫生,家里要通风……”,絮絮叨叨的一句句嘱咐其实也透露着想念。“我希望疫情可以快点结束,这样我就能回家去看看他们了,我儿子已经高三了,也不知道他最近有没有认真学习。”
勤勤恳恳
她从前还是一名赤脚医生,在乡镇上自己经营着一家小卫生院,时常用一个小小的破旧黑色书包背上药或是吊水去给那些不方便走动的病人医治,就这样走了近十年。之后因为口碑很好才被转入现在的医院,“从前我经常一个人背着药去看病,走过许多路,尽管已经进入医院工作,我还是会经常下乡去给医院帮助的精准扶贫的老人看病、送药,也比较远,走路习惯了。所以我走路特别快,也不会怕累,每天去高速路口值班对于我来说就像锻炼身体似的。”
她就这样,勤勤恳恳的做好了自己的工作,从最初的赤脚医生到现在医院一名受人喜爱的医生,虽不说医术很高明,但她也在努力。
晚上睡觉前,她坐在宿舍的小桌边,在不太明亮的灯光下翻看着《中药学》,时不时会用红色笔标注一下,或是把某一页折上,看上四五页后她才心满意足的去睡觉。宿舍里那个由碗柜改造的掉了大部分红漆的书架上,基本上都是中医药的书,“以前我爸爸就是喜欢研究中医药,现在他不在了,我就要将他的衣钵继续下去啊。”她不仅看很多医书,还在做护理学试题,正在准备护师证,“我觉得医生也需要学会如何更好的护理病人,我想争取在退休前多考取一些证件。”
她的同事张护士说到:“自从共事以来,她一直都是这样干劲十足的状态,还常帮医院里有急事的同事值班,照顾病人也比我们有耐心,好多病人有事都会找她帮忙。”医院的涂院长也表示,“我们搬进新医院的前一天,她就提前到了那里陪着保洁工人一起上上下下都打扫了一遍,真的很勤劳,也乐于助人,会帮助每一个她能够帮上忙的人。”
乐于助人
7月20日,习酒镇一乡村被洪水冲塌,几百口一夜之间失去了家,政府将他们安置在附近的小学暂住,王丽也积极捐款帮助他们,同时积极响应了政府对党员的号召,叫自己的家人前去帮忙照顾,尽自己的一份力。
7月23日她又准备收拾着东西去下乡看望那些精准扶贫的老人了。她的办公桌不大,桌上的东西仅仅有条的归类摆放着,一些小物件都用了一个药品盒子改装的收纳盒收着,笔也用了这样一个改装的盒子收着,这张桌上似乎只有一个水杯是买来的。
早上八点,她拿上东西前往她所负责的陈家村。下乡的路很远,为了能在天黑之前赶回来,她加紧了步伐。来到陈贵家中,她温声问道:“老人家,你最近身体怎么样啊?我又来给您检查身体啦!你先坐下吧。”她上前将拄着拐杖的老人扶着坐下,并手脚麻利地一一给他进行体温、血压、血糖的检测。还一边询问“最近身体是否有不舒服的地方?头疼咳嗽吗?吃东西胃口怎么样?晚上睡觉能不能睡着啊?……”她事无巨细的询问完老人的情况,并将检测的数据填在“陈贵”那一页表格上,上面还有一些之前检测的数据。临走时陈贵的儿媳妇拿出自己种的农家菜和鸡蛋送给她,“医生,你就收下吧,我没啥文化,什么都不懂,谢谢你经常来看望,你太辛苦啦!”但如往常一样被拒绝,“你们这户人家本来就是分配到我这里检查的,都是我应该做的,你不用这样,你们种这些也不容易,我还要去下一家呢,就先走了。”她就拿上包继续前往下一家,在天黑前她才走访完这里的18户人家。
“她经常都来看我们啊,想送点东西感谢她,她也不愿意收,真的是非常感谢她啊!”、“她对待我们这些什么都不懂的老年人很有耐心,不会感到不耐烦”、“我的腿受伤了不方便去医院,她下班后还上门亲自给我换药包扎,还不收费”、“上次我在医院打吊瓶中午没人送饭,她知道后在医院食堂给我买饭”、“她是位好医生啊”……这些评论都是来自她帮助的老人或是病人。
她对待病人时慷慨大方,对自己却从不舍得多花一分钱,桌上的东西是用纸盒改造的、宿舍的书架是用废旧碗柜改造的,她就是这样用她的所能,帮助和温暖着她身边的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04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