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猴久经幽沉苦,石破天惊砚山铺
——洛阳师范学院暑期非遗调研队寻访“方城石猴”传承人王国庆
为了更好的了解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传承状况,促进非遗引起更多人的重视,推动河南省非遗传承工作取得更大进步,近日,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河南地区非遗调研队通过线下采访、线上直播的方式,对“方城石猴”的传承人王国庆进行了访谈。
方城石猴,通俗点来说,是因产自方城而得名。方城石猴又称画石猴,是源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的方城县独树镇砚山铺村的一种传统石雕艺术品。民间艺人采用当地石料,雕出猴子形状,然后用黄、绿、红、黑等颜料涂染勾画在石猴身上而成,故又称“画石猴”。据了解,方城石猴起源于宋代,鼎盛于明清,在民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2006年,方城石猴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南阳方城石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与“时候”谐音,意指“好运气”,备受游客喜爱。
步入王国庆老师家中,我们看到王老师正在低头雕刻着什么,定睛一看,原来他手里拿着的是一个即将成型的石猴。看到队员前来,王老师在打招呼的同时也没有停下手里的工作,一刀一刀,专注认真,真可谓是精雕细琢。环顾四周,我们注意到,周围的摆设颇为简单,一个凳子,一张桌子,一把刀,两个半成品,原来精致可爱的石猴便是在这样简单的环境下产生的。这些小石猴造型别致,刀法简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据老师讲述,它们大多高约三至五厘米,分素色和彩色两种,彩色用黄、绿、红、黑等颜料涂染而成。颜色简单却更显精致,石猴主体部分为黄色,配以彩色线条,一个又一个的小金猴,甚是讨人喜欢。
然而,我们却了解到,小石猴的传承与销售情况并不乐观,这种手工艺面临着“失宠”和“失传”的尴尬境地。据老师讲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经济效益比较低。雕刻小石猴是比较辛苦的,看似简简单单的一个手工艺品,它的制作诞生过程却也要经历选材、制胚、打磨、雕刻、蒸煮、上色、晾晒、涂桐油等多道工序,费时费力,可是到最后,一个石猴的价格却不足百元,一个艺人一年也雕刻不过300个石猴。因此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很小,年轻人宁可外出打工也少有人愿意去从事这项“苦活”。虽然有他们设置有雕刻培训班,但是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培训班对学员的吸引力较小不说,许多进入培训班学习的学员大多也都是学个“皮毛”,几乎没有人真的想深入学习、传承这门技艺,因而,在传承技艺的问题上,王老师甚是苦恼。
王国庆老师给我们讲到,他从十几岁开始初次传承发展方城石猴,每天也是其他的什么也不干,就以雕石猴为主,已经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了。调研者问道:“这么困难,那您就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吗?长期以往激励您坚持下来的动力又是什么呢?”王老师不经思考便回答说:“因为这是祖宗留给我的,我必须传承下去,再累再苦都不怕,仍然要坚持下去,什么时候都不会放弃”
正是因为石猴是纯手工制作,是一刀一刀雕刻而成的,这也限制了石猴市场的规模,从而难以实现大规模的销售。由于缺乏市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石猴,因此,方城石猴的特色也就不能被人们广泛了解。另外,王老师也讲到,在制作石猴的时候,石料的选材是有相当严格的要求的,石头必须是湿度、软度都适中,而且要质地细腻,如此严格的要求使得制作石猴的材料难以取到,这更是限制了方城石猴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当问到政府有没有队方城石猴的传承提供一些帮助时,王老师说,政府在刚开始是什么也没有做的,只是帮忙宣传一下。但是关于“方城石猴”非遗项目的申请,一步一步的申报,还算是比较顺利的。同时,周围的人对方城石猴的态度也是挺重视的,会关注其发展。此外,我们还了解到,他们开设有网店,在网店上会售卖雕刻而成的方城石猴,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是有利于方城石猴突破地域限制的。对于石猴的雕刻,我们了解到现在是有所创新发展的,石猴的个头也逐渐变大了,以前是一些小石猴,现在逐渐开始有了一些形态不一的大石猴。后来,我们问到,“那么,方城石猴有没有销到国外,开拓一些国际市场呢?”王老师说:“有的,外国人也挺喜爱我们的方城石猴,但因数量、条件的限制,方城石猴无法大量销售,所以开拓国际市场也是比较困难的。”之后,调研人员又问道:“对于石猴今后的发展,您有一些怎样的看法呢?”王国庆老师说:“当然是希望政府好好扶持,让这项技艺传承下去,但是没人愿意学这是个大问题,必须要改变这种情况”。
访谈结束的时候,王老师又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展览室。进入展览室,映入眼帘的是众多排列整齐、形态可爱的小石猴。现在这种手工工艺品已经不多了,因此这种纯手工的东西是极为珍贵,极为来之不易的。可是,这种珍贵的东西却面临着“失宠”与“失传”的艰难境地,所以我想,促进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仅靠个人,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共同努力。非遗传承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传承非遗,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这样我们才能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我们呼吁全社会为已经有一定知名度的方城石猴插上新时代的翅膀,使这项技艺能够周游八极,与时俱进,迎接“新石猴(时候)”。同时,顺应产业化潮流,为更多人增添生活乐趣,为更多人送去美好的生活愿望。
文字编辑:于晓艳
实践队伍: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非遗调研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95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