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这天,我们启为创新团队来到武汉市红巷博物馆拜访了布艺堆绣传承人冯晓明,一个为了堆绣手艺能够传承下去,为了老年社会的再就业开辟道路,为了让我们的孙辈留下我们祖辈延绵不断的记忆的一位非遗文化志愿者。她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正热爱的东西是不介意花时间的,一个肯付出的人是不计较得失的。冯晓明是一个文化传承者,也是一个社会有心者。
“这世间众生皆孤寂,应怪众生未见过你”。这句是我们对非遗文化的表白,也是对非遗传承人的表白,从武汉昙华林的历史展览馆里,看到一副副别开生面,层次分明的堆绣艺品,到红巷博物馆里参观一个个因疫情来临所创作的抗役作品。每一幅作品都包含了冯晓明对堆绣的热爱。我想这就是一个非遗文化堆绣传承人的魅力,和一个面对社会有困难时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冯晓明的布艺堆绣作品 。启为创新团队-邹强 摄
传统手艺在过去是生活,在现代是艺术。艺术的意义是来源于生活,却不苟于生活。冯晓明告诉启为创新队员她在堆绣的宣传和推广上,能很明显的感受到随着时代的改变,传统文化的传承的确是有难度的。大部分受众的都是老年人,年轻人很难有兴趣。我觉得现在时代,能静下心来沉得住气就已经很不容易。毕竟世界很丰富,诱惑的东西太多。传统文化在现代就显得格外枯燥和乏味。但其实作为我们来说,见证了这个时代的最大蜕变,能很直观的感受到随着时代的改变,非遗文化正在慢慢远离笙箫,走入一个少数人才能欣赏到的地方,多数人只是站在“门外”观望。真正能够深入的人,才更能够被它吸引住。被认为的枯燥,只是你未曾真正见识它的价值,它的魅力。
图为冯晓明带领队员一起做堆绣,体验做堆绣的过程。启为创新团队- 樊汉奇 摄随着不断的交流和了解,我想大概这就是作为一个非遗传承人的最真实的梦想,把堆绣传承发扬下去,不能在自己这里就断了。致力于传承与推广堆绣的她,遇阻不怕,碰壁也罢。因为热爱因为梦想,因为想要把堆绣传承下去的真心。自己出资,自己联系举办展览,在我们看来一个对自己事业而献出真心,把传承推广这件事上心的人。做任何事都是有责任意识,肯为社会献出自己力量的人。虽然过程要付出努力和精力,也许疲惫,但因为在乎而又无所谓累不累。采访过程中,她还亲手教我们制作堆绣,我感到的热情和她本身的亲切,都让我觉得感动,对非遗人默默坚守的感动。
图为冯晓明在给队员讲解手中《逆行者》的创作故事 。启为创新团队- 樊汉奇 摄
大概非遗人的坚守,就是心里有爱,眼里有光。我们在疫情中感受到的非遗力量,是温暖的力量。看着冯晓明拿出那幅用留有45名四川省援汉医疗队签名的红色丝绸制作的布艺堆绣作品——《逆行者》。听着她翻着手机上抗役的照片给我们讲疫情中的故事。仿佛在那个时候,我们又真切的感受到了疫情期间所带来的种种感动。也许这次疫情,让我们真正明白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群人,无时无刻的不考虑着这个社会,总有人默默的承担着这个社会的责任,却不求回报。医护工作者是,冯晓明也是。她们都是社会上的有心者。那么作为社会上的一个年轻人,我们又能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我们又如何做一个社会上的用心者,我们在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上,又如何做一个用心的继承者。这不是哪一个人特定的义务,而是作为这个时代的新活力,这是每个人该有的责任意识。
图为队员与冯晓明的合影 。启为创新团队-邹强 摄
所谓有心者有所累,这个累就是把你的责任意识担当起来。而我觉得面对现如今这种时代下的环境,青年的文化传承,需要结合时代特点,对文化进行改革和创新,赋予文化新的时代含义,有智慧、有热情、有创意的去传承传统技艺,守护传统文化平台,促使非遗文化融入生活。虽然随着民族的自觉意识和民族文化认同感不断提升,国家政策也在不断完善,但毕竟时代发展速度过快,这并不能使每一个文化都能跟的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和发展道路才能更加长久的生存下去。而这过程也需要每个人有意识的去推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75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