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老党员们的奋斗经历,学习传承“五老精神”,践行当代青年之责任,近日,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学生会百名学子寻访百名英雄——“四史教育”十百千万宣讲实践团以“缅怀历史”为主题,走进台州等多地寻访老党员,重温他们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
弘扬“五老精神”,便是弘扬担当精神
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精神特质,也是我们党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勇挑民族复兴重担的重要原因。作为大陈岛第一支垦荒队队员的柳兴法于1956年跟着队伍来到台州市椒江区大陈岛,“敌人破坏,我们建设!”当他回忆起那段刻骨铭心的垦荒经历时,在采访过程中精神矍铄地说道。据柳老自述,岛上惨不忍睹的现状并没有使队员们放弃,他们徒手垦荒、自力更生,为大陈岛涂下了第一抹绿,让断壁残垣、满目疮痍的荒岛恢复了活力。实践队员们纷纷被垦荒队员的拼搏与坚持所震撼!
一代又一代垦荒队员们用劳动谱写的大陈垦荒史淬炼出了大陈岛垦荒精神,这不仅是大陈人民的精神灯塔,也照亮了新时代浙江人民的砥砺奋进之路。“垦荒精神不老,红船精神永存”,实践队员们向先贤看齐,学习垦荒精神,发扬优良传统,感悟初心使命。垦荒精神作为浙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追求中国梦的路上,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垦荒精神是支持人们不断前进的重要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垦荒队员柳兴法老爷爷。王浩旸/摄
弘扬“五老精神”,便是弘扬关爱精神
关爱后代、无私奉献,说到底,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的如今,大家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的追求,许多传统文化越来受到大家关注。楼塔细十番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深入地了解这项典雅音乐,实践队员采访到了楼塔细十番的传承人楼正寿老先生,当楼老谈及为这项非遗所做的努力时,他感触颇深,为让细十番这一由宫廷传入民间的典雅音乐更好地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年轻人能体会到细十番的魅力,他将复杂的古谱整理翻译为通俗易懂的简谱。此外,楼老还让自己的外孙7岁就学习细十番。如今,楼塔中心小学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这门古老的艺术也可谓后继有人。
回首过去的大半辈子,楼正寿老先生是幸福的,因为过去的日子里有细十番相伴;展望未来的生活,楼正寿老先生是满足的,因为今后的日子里,他将继续为非遗奉献一己之力。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非遗传承人楼正寿老先生。张雨页/摄
弘扬“五老精神”,便是弘扬奉献精神
退休不褪色,党性映初心。广大“五老”退而不休,继续奉献,体现了高尚的人格和精神境界。来自台州市路桥区的余纪春便是这种奉献精神的真切写照。在采访中得知,余老在1984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是他作为一名退休干部,现在却依然奔波在一线,致力于社区及老年人团体的服务。特别是在金台铁路项目中,由于征地涉及相关7个村的利益,为此,余老一直在外奔波,挨个做思想工作,每户人家走访次数到达4次以上。经过他两个多月的调解,所有村民的基本诉求都得以满足,最后使得这项重大工程顺利进行。
当实践队员询问余老退休后仍然无私奉献的原因,他回答道:“只要党需要我,我时刻准备为党奉献自己,并且作为一名党员,应牢记为人民谋福利,只要我还干得动,我将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余老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五老”精神的价值取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任何时候都不过时、不褪色。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余纪春老先生。徐安萍/摄
明年便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们党在这百年的时光里,历经磨难,饱经风雨,但总有人在为她勇挑重担,负重前行,他们的初心不因路途遥远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总用实际行动做力所能及的贡献,传递给人们最美好的初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与使命,在历史指针悄然转向新时代青年的当下,当代大学生也应接过前辈手中的重担,继承他们的精神风貌,以担当、关爱与奉献续写绚丽篇章。
图为实践队员合影。张雨页/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64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