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三下乡永定实践队来到永定区客家博物馆对客家文化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作为土生土长的客家人,每个成员都想奉献自己的力量,结合习近平新思想在永定,了解、传承、发扬客家文化,共同建设美好永定。
小队首先对土楼的位置进行参观介绍。永定土楼——以生土版筑墙作为承重系统的两层以上的楼屋,是客家人的传统民居,同时也是客家文化的灵魂。在永定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依山傍水,种类繁多,主要分方楼、圆楼两大体系。土楼不仅通风采光良好,冬暖夏凉,其结构还体现了大家庭小社会的客家文化。
紧接着,小队开始了解客家人的南迁历史。唐宋时期,为了躲避战乱等,大批中原汉人辗转南迁进入闽粤赣边,与当地土著和少数民族逐渐融合,形成了以南迁汉人为主体的客家民系及其文化。同时为了抵御自然灾害、野兽、盗匪的侵袭,客家先民聚族而居。他们将中原古老的夯筑技术与南方的木结构建筑技术相结合,运用各种科学措施,把生土夯筑技术推向高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起了简陋而相对牢固的堡、寨式楼屋,能供较大的家族居住,防御功能明显,也就形成了现阶段我们看到的土楼。大家庭小社会,客家人历经苦难,依靠家族团结,战胜困难,渡过难关。土楼人多,难免会有矛盾纠纷,但大家都是伯叔兄弟,住在同一个楼里,以和为贵、尊祖敬宗、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诚实守信、扶贫救弱等成为土楼人的道德规范,也是世代传承的客家文化精神。
说到客家文化,与之息息相关的当属客家人世代传承的烟草事业。16世纪初,原产于南美洲的烟草传入昌宋(菲律宾),明万历年间经漳州再引入永定。永定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生产出品质极佳的烟叶,使烟草种植业得到迅猛发展;同时精细考究的制作工艺造就了色泽金黄,芬芳醇厚的“永定条丝烟”。永定客家人在全国各地和海外纷纷设立烟庄,使永定晒烟独著手天下,永定条丝烟还曾被乾隆御赐“烟魁”并作为钦定贡品,享誉全国并走向海外,永定时被誉为“条丝烟王国”。至此以后,永定成了中国烟草业的重要发祥地。在条丝烟产业发展的同时,永定烟刀行业也迅速兴起,产品畅销全国。烟草行业的高度繁荣带动了永定造纸、航运等产业的迅速发展,民间积累的大量财富为建造规模宏大设计精美的土楼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今天,烟草人继承了先辈们宝贵精神财富,在发展道路上勇手开拓积极进取,晶种不断优化,工艺不断创新,铸就了新的辉煌。
随着工作人员的指引,小队成员来到了传统客家私塾展厅。土楼客家人志存高远,崇尚儒家“修齐治平”思相,同时崇尚正道,勤耕苦读,向往学而优则仕,为国家效力。大土楼中几乎都有私塾,教育楼中子弟。除此之外,楼名堂号、楹联警语、祖训族诗等形成了土楼人浓厚的家训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之下,土楼人慎终追远、勤奋进取、心怀天下,体现了客家人的家国情怀深入于骨血之中。
其中,工作人员专门为我们介绍了土楼的楼名堂号。土楼楼名是主人文化观念的集中表现,寓意深刻的楼名对土楼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宗祠是族人祭祀祖先的场所,对祖先的缅怀和崇敬,成为宗族联系的纽带。福建土楼都有楼名。有的以辈份命名,有的以建楼人名字命名,有的以祖先的名字命名,有的取吉语,有的追本溯源,有的点明环境特色等。例如,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土楼名多含“庆”字,寓意先人希望楼中人喜庆、吉祥,有福气。
千年寻梦,保护家园。关于土楼的保护,小队成员了解到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广大民众共同努力,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保护方针。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保护和利用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小队成员也各抒己见,对土楼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至此,今天的考察到此结束,但我们的实践仍在继续。这次永定博物馆的经历,让我们对客家文化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发现了部分土楼中容易被忽视的客家文化,就可以针对这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下一阶段,小队成员将前往土楼内部进行实地调研,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传统文化避免过度商业化”这一要求进行深刻探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53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