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生们来说,2020年的寒假注定不寻常。探亲访友变成了云端相聚;结伴出游变化为居家隔离……而与往年相比变化最大的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人民网的一篇报道曾写道:教育不仅发生在校园,无论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育,还是更加重视家庭教育,每一个环节都能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课堂。因此,为记录教育工作者们在疫情期间以及学生返校复课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我们分别对湖北武汉、河南平顶山这两地的高中教师、学生进行了交谈与采访。
实践团队成员走进武汉市长虹中学。在今年特殊的教学环境下,老师们都巧妙借助多媒体资源,带学生们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与学生们共同克服这一难关。
我们有幸通过与高一(一)的班主任孙丹老师的交谈,了解到在疫情期间以及后疫情时期学校的课程开展情况。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孙老师十分重视与学生们的思想交流以及班级学风建设。她每个星期都会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并把讲台交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去主持、演讲、记录,从而切实参与到班会中去,为同学们之间交流合作增添机会,可谓一举多得。与学生沟通固然重要,但沟通的方式尤为关键。为鼓励学生、增加班级凝聚力,孙老师经常给她的学生们写信,以书信的形式呈现班级风貌、同学们需要努力的方向以及她自己的心得体会,从“丹心班”组建至今已接近60封,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虽然远程教育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相信,当学生们意识到在阳光下奔跑、在课堂中求学等往日再寻常不过的事,如今却是那么令人期待,“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才会从理论变为实际体会,这样特殊的“学习”更会让孩子们更加坚强、受益终生。

(丹心班召开主题班会 拍摄:孙丹老师)

(孙老师给学生们写的信 拍摄:孙丹老师)

(复学后的丹心班班会 拍摄:孙丹老师)
实践团队成员通过对高三学子当面采访、线上交流等形式了解到,在刚进行线上教学时,第一次接受新鲜事物的他们十分感兴趣,但随之而来的确实种种不适应。在平顶山市一高就读的曾同学说道:我看不到老师的脸就总会跑神,但好在我的班主任及时和我沟通,才能逐渐适应。在同他们交谈时我们发现,“沟通”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诚然,在今年这种特殊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沟通正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团队成员采访高中学子 拍摄:余明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32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通过讲述一个个红色故事,使红色精神“润物细无声”的滋润同学们的心田,进一步树立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和决心,引导广大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使红色基……
黄玉鑫 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追忆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踏寻红色足迹,助力乡村振兴,枣庄学院于7月5日前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感悟红色文化魅力,探寻新时代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在……
黄玉鑫 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城乡携手,迈向富裕】为推动城乡联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深入了解乡村居民生活水平和乡村振兴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2023年7月5日-7月7日,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前往枣庄峄城区峨……
黄玉鑫 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红色石顶忆党史,革命火种撒鲁南】近日,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进党史教育,切实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延续……
黄玉鑫 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红色基因做伟大事业接班人】2023年7月初,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新时代新青年”理论宣讲实践团前往峄城区峨山镇左庄社区开展实践活动。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们首先为居民们进行……
黄玉鑫 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7月5日-7月7日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利用暑假假期时间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前往峨山镇河口村开展以留守儿童为对象的支……
黄玉鑫 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助力乡村,点亮青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7月5日-7月7日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利用暑假假期时间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前往峨山进行扶贫产……
黄玉鑫 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铭记革命伟绩,弘扬改革精神】2023年7月5日-7月7日,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来到了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经过展厅的介绍,借助历史照片、文字和革命文物等,队员们系统了解了在中国共产……
黄玉鑫 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