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母亲总是严厉地教导我:“碗中的米饭必须都吃完,一粒都不能剩。”于是乎,从小到我养成了不剩一粒米饭的好习惯;上学后,老师教了我们一首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于是乎,我知道了,为什么不能浪费粮食的原因。在这次的调研过程中,我却深刻的明白学校食堂的标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真正含义。
播种
当春乃发生,播种对于农民来说是尤其重要的。我曾看过《传家本事》等一些春耕播种的纪录片或者视频,但是,播种的辛苦绝非视频上展现的那么简单。我们调研的地方是恩施利川的中坝村,那里种植玉米较多,种的蔬菜瓜果一部分留在家中自用,一部分会售卖。众所周知,恩施基本上都是山地,比平原的种植要更为不易。中坝村的播种并没有实现机械化,仍然是农民一步一个脚印在山地里种植。从筛选种子到在较陡的山坡上点种,每一步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汗水与心血。而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让播种的时间推迟了,再加上前段时间过量的雨水,使得玉米长得并不大,叶片上有许多黄斑。
生长
播种后的种子在土里蜕变,然后破图而生。在这期间,并非所有的种子都能够看见土壤外的不同的世界。农民们也要每天操心天气变化——太阳大了,要注意浇水遮阳,避免幼苗晒蔫儿了;近期以来,中坝村雨水较多,许多菜例如黄瓜、辣椒长势并不好。我们也下地找黄瓜吃,发现黄瓜秧被淹而发黄,且黄瓜长的小而畸形,但是黄瓜味道清甜,只有黄瓜头尾部分较苦。
在幼苗生长过程中,农民们还要不断给它们施肥。中坝村在山上,“山路十八弯”不是说说而已。村民们要想买一些肥料、种子等必需品,需要通过“村村通(专职载村民和货物往返于镇和村之间)”来购买。在前往中坝村的路上,我们也是坐着村村通来到中坝村,路程期间,村村通还帮助村民购买氮肥。
7月28日那天,我们帮助阿姨锄菜园里的草。我们第一次发现拔杂草也是有难度的:我们分辨不出一些杂草。为了帮助让我们更好地除杂草,阿姨教我们分辨:“稻田里有很多稗子,长的与稻子十分相似,但是稗子的叶片摸起来粗糙,你们一摸就知道是不是稻子了。”实践出真知,通过这次体验,我们学到了不同于书本上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
收获
中坝村的山上80%种植的是玉米。村民们送给我们几个玉米让我们尝一尝:玉米粒的颜色是淡黄色的,虽然小但是颗粒饱满,味道香甜。每一颗玉米粒都承载着中坝村村民的汗水,每一颗玉米粒都承载着中坝村村民对未来生活的期待,疫情不能阻止他们想要收获的心情,疫情过后的他们更加努力,争取赶上季节的脚步。
每当想到这次体验,我总会感受到中坝村农民对待每一颗种子的过程就像是一段倍速的养孩子史。我想中国的农民都是怀着同样的心情对待自己的土地、自己的种子的,只有如此的热爱,才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地里耕作;才能让所有百姓吃到颗粒饱满的米饭与各色的瓜果蔬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31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