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社会,感受家乡变化,体悟家乡情感,传承家乡文化,投身家乡建设。7月10日至18日,国际教育学院“感受家乡新变化,共话祖国新发展”项目成员在开封市正式开展返乡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写在纸上,通过老照片、新照片对比的方式,等方式使队员们观察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祖国的发展,还坚定了其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传承文化底蕴,追求卓越发展。
“想读懂开封,最好是逛一逛她的巷子,远离车水马龙,近看市井烟火”。队员们走访调研了曾经青砖斑驳、墙皮裸露的双龙巷。一座座古朴却精致的四合院皆是经历岁月的沧桑,在时光的长河中流淌至此。但是,不同于过去的青石瓦墙,如今的双龙巷,拥有着气势恢宏的城门,古色古香的亭台楼宇,映入眼帘的精致装修,使开封的容貌别具一番韵味和风情。
图为开封双龙巷 冷嘉音 摄
往昔,沿着鼓楼向北走,破旧的阁楼颤颤巍巍地站在书店街口,房屋上的每一片砖瓦都覆盖着尘土,有着浓厚的年代感。队员走访至此发现,如今的书店街修葺一新,朱红色的复式阁楼、典雅古朴的雕花木门、随风招展的店铺旗幡,无不彰显着开封古城的独特风貌。书店街的不断发展、翻新,也同时见证着开封文化底蕴的积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队员们还参观了开封市博物馆,体会自新石器时代至今五千年来开封的沧桑巨变。开封市政府与经济开发新区修建新博物馆,用发掘的古董结合新的光影科技,让开封市民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开封文化,厚植家乡情。近年来,开封市区各公园积极探寻深挖宋文化,发展出宋代皇宫龙亭、包青天断案的开封府以及清明上河园等主题公园,游客参观时不仅仅能够游园娱乐,更能在游园的过程中了解开封历史,大宋文化,起到文化传播的积极影响。
图为开封书店街北口 霍怡冰 摄
着眼经济建设,感受社会进步。
开封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古都,蕴含着丰厚的旅游业资源。提到开封,人们脑海总会浮现出他的地标性建筑——鼓楼。昔日破旧的楼门重新修葺,道路两旁是繁华的商场、地下商业街。白日时,鼓楼恢弘而雄伟。当时间推向夜间,华灯初上,整个鼓楼顿时星光熠熠。现如今,鼓楼俨然成为了开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不仅见证着过去的繁荣,同时也彰显着开封市如此飞速的社会进步。
图为开封鼓楼 冷嘉音 摄
交通的变迁对城市的兴衰有很大的影响,开封的交通由汽车、火车增加到高铁,都使得开封市民的出行更加便捷,尤其是郑汴城际高铁(宋城路站)是一条连接河南省郑州市与开封市的城际高铁,也是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的组成部分。高铁的发展大大的加快了开封市经济发展的进程,无时无刻不在便捷着每一位市民的生活。
图为开封宋城路车站 霍怡冰 摄
深入基层生活,体会民生改善。
据队员回忆,早在十年前,开封市的护城河似臭水沟一般,远远便能看到河中浑浊不堪的河水,河边低低矮矮的平房简陋而又破旧。在走访中,队员们来到了开封市护城河一段,如今的护城河清澈美丽,河边种满鲜花,平房也变成了美观舒适的现代化住宅。这十余年是开封日新月异的十年,开封正在逐步打造成为绿色环保、宜居温暖的现代化家园。
图为开封惠济河河岸 冷嘉音 摄
从杂草丛生的土路、泛黄的广告牌、突兀的水泥电线杆,到如今别具一格的小桥流水、五彩缤纷的灯光、古色古香的凉亭,六河一渠工程的竣工不仅让过去景观形象荡然无存,还在无形中丰富、便捷了人们的生活。现在,水系工程已经成为开封城市景观一大亮点工程,也体现着开封在近几年来民生的改善和城市形象的升级。
图为开封六河一渠工程 霍怡冰 摄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了队员们对家乡的了解,队员们不仅感受到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加深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与热爱,通过此次实践更加坚定了队员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12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