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北麓奔涌而下,夹携着五千年文明岁月,浩荡一泻千里,如银缎落入九天。无数的先民在黄河流域生息、拓新、逝世。他们的血汗落下土地,他们的呐喊冲上云霄。一代代人“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精神给予这久远的五千年岁月以黄河文明。
黄河口常于河南决堤,我们的先民在与洪水的抗争中,共同协作,逐渐形成有一定节奏、一定规律、一定起伏的声音(号子)。黄河打硪号子,在我们的祖先“嗨哟嗨哟”中横空出世,据《宋史·河渠志》记载:凡用丁夫数百或千人,杂唱齐挽,积置于卑薄之处。这种“杂唱”就是黄河号子。
“一个鸡蛋两头光,呀游咿呀游。担着小挑游四方,呀游咿呀游。”在我们团队进行采访之前。就预先听过这充满历史传承味道的黄河打硪号子的音频。当时心中就充满了担忧。这看似与已经工业化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精神性大于实用性,年轻人会不会理解不了,欣赏不来,出现比国粹京剧更不堪的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呢?带着疑惑,我们团队的支点对该项目的省级非遗传承人闫西禄老先生进行了电话采访。
闫老先生已经八十多岁了。但是说起黄河号子十分钟气也不喘。打硪号子给予了他饱满的精神与健康的身体。他明显对号子充满感情,如今仍然活跃在前线做些喊喊号子的工作。采访老先生向我们介绍了当下该项目的处境,他们团队如今大多是舞台表演,做一些宣传的活动,并且与当地的文宣电台合作,将老人所掌握的十多种号子全书录制电子版本。在继承人方面培养了两代传人,算上现在老一辈的传人,一共是三代。他们都参加过黄河打硪号子的活动。文化遗产节,县文化局、宣传部春晚他们都前往进行黄河打硪号子的表演。并且之前二代传人马杰先生也已经获得了县级传承人的证书。听到这里,我们的心里稍微松了口气。但是在随后深入的了解中,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打硪号子在现实生活中的传承和弘扬仍具有很大的难度。但总体上,打硪号子还是在闫老先生手中发扬光大了起来。正如他所说:打硪号子是黄河大提上必不可少的。提起来打硪号子,我一辈子都忘不掉。号子一开始叫,同志们劳动起来劲头高,吃饱不叫号,号子一开始叫,八里以内都听到。号子叫起来很响亮,很鼓动人们的精神。
随后的采访更是让我们对这位未曾谋面的老人肃然起敬,老人向队员讲述了他的后期计划:和学校老师接触一下,组织十一二岁的孩子再传承一代,学一些比较简单的号子。但因为考虑到他们暑假还要学习,所以还没有落实下来。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不得不称其志向的远大与精神的坚韧。而他的言行举止无不是黄河精神的映射与具体。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品质贯彻其一生。
若传承人都像这位老人一样,有一天打硪号子与其代表的黄河精神会被更多人知晓。那么这片古老的大地将会焕发新光与活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84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