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当下的垃圾分类政策在乡镇农村的实施情况,7月28日,山东理工大学青青小草“助力垃圾分类,共建美丽乡村”实践团队通过“同步异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对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石桥子镇和聊城市茌平县胡屯镇的村镇进行走访调研。
为深入了解当地百姓的垃圾分类意识,实践团队成员张新园在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石桥子镇开展了走访调研,作为一座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的县级市,诸城市于2020年6月5日发布关于印发《诸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为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扩大至全市、覆盖城乡,形成体系完善、运行畅通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而努力。
实践团队成员张新园采访一位正在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向其咨询其主要工作内容以及当地的垃圾分类情况。据团队成员采访,当地垃圾分类的硬件设施的配备及宣传普及系统相对完善。每条街道显眼处设有多个垃圾分类的知识普及宣传栏,并且当地设有垃圾桶的分类细致且数量较多,如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为应对疫情,当地设置专门用于处理口罩的垃圾桶。垃圾桶分类细致且数量较多,足够满足周围居民需求。
实践团队成员张新园走访当地居民,发现当地对厨余垃圾的处理富有特色:当地居民会将部分厨余垃圾发酵制成有机肥投入耕地中,实现垃圾利用最大化。伴随着当地政府大力倡导及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觉醒,该地的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小有成效。
与此同时,实践团队成员刘亚辉来到聊城市茌平县胡屯镇韩庙村,进入村庄,刘亚辉采访环卫工得知,该村在村庄主干路设有垃圾桶,垃圾车每隔三天将垃圾桶垃圾收集,垃圾桶垃圾并未进行分类处理。在调研过程中,刘亚辉发现该村村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对垃圾分类知识了解较多的主要集中在青少年人群。为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刘亚辉向该村村民分发垃圾分类的宣传单页,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垃圾可分为以下4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其中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而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有害垃圾则是指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其他垃圾是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通过以上实地走访调研,做出以下分析,村庄垃圾分类不成功的原因有一下两点。其一,居民个体的内在因素,居民缺乏垃圾分类知识,尚未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其二,垃圾分类的配套制度不完善,比如奖惩制度,相关的宣传制度等。审视这两个原因不难发现,垃圾分类重在养成、贵在坚持、成在治理,相信政府引导,公众参与,借鉴和学习上海等地的成功经验,实现垃圾分类指日可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82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