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石孙瑜)
新叶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作为一个历史底蕴深厚的江南传统乡村,新叶古村未曾间断地保持着血缘与文化的传承、发展。在古建筑保护方面,新叶村包括祠堂和寺庙在内的各朝古建筑都被保存得相对完好,被誉为“中国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馆”。为深入了解新叶村在“乡村振兴”政策下的发展现状,探究叶氏姓氏文化在当今新叶村治理、产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成立了“古村的遗响”实践小组,7月24日,该小队成员来到新叶古村进行实地调研。
偶遇铜线手艺人
小队走访古村的时间正值七月,正是新叶古村盛产莲子的时节。队员们一走入新叶村的入口,就看到许多摆摊的小商小贩,在他们的摊位上,莲子、莲心分别用密封袋装好,摆列得整整齐齐,还有许多桃胶、干菜等当地的特产。除此之外,一位用铜线做手工艺的老人格外引人注意,他的摊位摆在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上,上面摆满了五彩斑斓的工艺品,包括摩托车、手枪、洋娃娃、彩尾凤凰等等样式,都是用平平无奇的铜线编织而成的,摸样却栩栩如生,令路过的游客都啧啧称奇。只见他布满老茧的大手格外灵活地绕过一圈圈铜电线,一只机器人就在他手下初具形态。
这位手艺人接受了小队成员的采访。他告诉小队的成员,他姓叶,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叶人,学这门手艺已有五六年了,自从新叶古村开发为旅游景点后就开始萌发做工艺品的念头,在当地旅游经济未受新冠疫情影响之前,每天还能有小两百的收入。但是随着新叶村旅游业的继续发展,他的小摊位并没有明显的收入增多。这位手艺人还表示,希望当地政府能够多给农民一些补助,多加宣传。让农民也能共享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繁荣和富裕。
墨笔丹青绘画意
新叶古村内部多是狭窄的小巷小道,居民的房屋和古祠堂古寺之间,多由块块荷花田分隔,虽不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但也规模不小,让人不禁赞叹。站在小巷深处,远远望去:荷塘里的荷叶生长得茂盛而富有生机,为严热的盛夏增添了一份清凉,古祠堂庄严的房顶在微微摇曳的荷塘间影影绰绰,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在荷花田间的田埂上摆着许多折叠椅、画板、颜料等等,画板上是孩子们未完成的画,而画画的孩子们不知去哪儿了,许是跟着老师一起参观这座古老的村落吧。毕竟,正是这样雅致的景色,吸引了这些孩子来这里写生。这些半成品虽不是神功意匠,却让人感受到在这稚嫩的一笔一画下,是孩子们对世间美好事物最纯粹、没有瑕疵的欣赏与热爱。这些有着滚烫灵魂的画,才是真正的艺术品。
一隅冷饮店的冷暖
在村里走访了几个小时后,小队成员们感到口干舌燥,便走进一家冷饮店。冷饮店内布置十分简单,空荡荡的屋子里只有一台冰箱、一张桌子和四把椅子;店里卖的冷饮也很简单,仅是自家做的龟苓膏、绿豆汤和一些冰棍。一位成员要了一杯龟苓膏,老板娘拿出一个装了白糖水的矿泉水瓶往里加了点甜。在这样炎热的季节里,饮一杯清甜解暑的龟苓膏无疑是极大的满足和幸福。
吃完龟苓膏,小组成员便与老板娘寒暄起来。老板娘告诉我们,她不是新叶村本地人,而是嫁到这里来的。这间冷饮店是从新叶村开发旅游业开始开张的,但是生意却一直不是很好,今天算比较幸运有好多学生来这里写生,到她这里来买饮品,生意才算好一些;但在平时,跟着旅游团来的游客,都会被带到与旅游团有合作的商铺,她们这些个体经营地小店没人脉也没资金,与整个新叶古村旅游业相比,所得的利润实在是微乎其微,更甚者,有些村民勾心斗角地用不实消息举报同行来获得更多的游客资源。讲到这里,老板娘很是愤愤,“本来我就是自己闹肩周炎,又有糖尿病,所以在家里工作,现在还不如去打工好了。”
这样的境遇让人很是唏嘘和同情,而事实上,在新叶古村有相同情况的人还有很多。这些在底层的普通农民只能靠小本经营维持着日常地开销,新叶古村旅游业的发展并没有将福泽带给他们,甚至原先耕种的田地也被政府征收回去,鲜有补偿,他们仿佛成了这轮经济快速发展下的牺牲品。
结语
新叶古村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是令人欣喜的,但是这样的经营模式显然还不成熟。政府应该要加强本村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加强宣传,统一管理村民们的产业,只有越来越多的发展成果更广地普及到所有村民,所有人才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团结起来,为新叶古村注入活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这也是姓氏文化在当代最好的体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57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