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在相互联系中不断发展变化的,每个独立的事件只要相互联系起来便构成了一个巨大且有着内在逻辑的关系网。今天,我想从垃圾分类的角度这个制高点出发,去思考一个更为宏大的东西——乡村振兴战略。两个看似没有直接联系的东西却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垃圾分类的首要试行点是像上海这样的一线国际城市,其人流量高,人们普遍素质高,容易接受新事物,经济发展迅猛,是我国的“门面担当”,其政策的落实与完善是相比较其他城市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同时每天垃圾制造量大,环境容易造成污染,环境一旦没有保护好,便会在经济、工业、农业等方面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从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城市,我们可以联想到农村实施垃圾分类的可行性。其结果可想而知,四个字“难上加难”。由上海市出台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可知,上海主要把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这四类。垃圾分类的种类变多,就需要更多符合条件的垃圾箱,同时也需要更高质量的垃圾分类监管人员,垃圾运送人员,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乡村垃圾分类将要面临的一个挑战。
上海这边虽然进行严格的垃圾分类管理,但是想要真正落实到位,关键在于居民自身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我发现只有很少一部分居民是严格实行垃圾分类的,大部分居民不能做到真正的垃圾干、湿分离。尤其是在厨房的厨余垃圾,干垃圾中多多少少会掺杂些许湿垃圾,因为在厨房里是最容易产生湿垃圾的,像是鸡蛋壳、水果皮,剩饭剩菜等等。湿垃圾的储存也是一大难题。比如像现在这样的季节,湿垃圾不能隔夜扔,否则会滋生飞虫,传播病菌。不过,上海的垃圾分类运送都有固定的时间点,一旦错过投放时间,便只能明天找时间去扔。这也是让很多居民对于垃圾分类感到苦恼的一点。为此,我们团队专门有了解垃圾投放的时间。
以上海市宝山区美兰湖年吉苑居民区为例,上午的垃圾投放时间是7:00~9:00,中午是11:00~13:00,下午是17:30~19:30。总共算下来,一天的垃圾投放时长为六个小时,单看这个数字确实留有挺长的,但是由于分有时间段,导致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去投放垃圾,尤其对一些上班族来说。由此看来,上海垃圾分类其实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那如果我们将这些已经存在并暴露出来的问题对应到乡村垃圾分类,恐怕会出现更大更多的问题。乡村的经济条件、人力物力都远远比不上城市,但是垃圾分类的力度也有所不同。我认为在农村进行垃圾分类,主要进行干、湿垃圾的分类,以两个垃圾箱为主,且一定要设置投放垃圾的时间,否则那些会有很多不可控的垃圾出现在我们面前,影响运输垃圾的效率。乡村垃圾分类与城市垃圾分类背景不同,所处地区不同,经济水平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用对城市的标准去要求农村。
城乡垃圾分类需要有机的结合,各自取长补短,才能进一步推动城乡发展的协调与建设,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起到了辅助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有这样的七条“之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从城市垃圾分类到乡村垃圾分类,再到城乡垃圾分类,最后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块一块的事物,需要有机统一的联系起来,凝聚成海,方能容纳百川。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53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