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热点。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的社会实践团队——“资源寻家计划”垃圾分类科普宣讲团,来到了46个全国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的贵阳,化身宣讲志愿者,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垃圾分类科普行动。
垃圾分类,一路“黔”行,做好实践准备
正值疫情的特殊时期,参加跨省社会实践,需要团队成员必须做好完备的个人防护。团队成员在开始社会实践前全员完成了连续十四天的健康打卡,并在前往贵阳的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同时我们也提前采购好药品、口罩、创可贴、消毒液等医疗物资,保证小组成员的生命健康安全。
团队成员分头行动,一组负责收集采购瓦楞纸、卡纸、裁纸刀、等物资用于手工制作。另一组负责联系商店定制队服,并且印刷了宣传所用海报和宣传册。晚上,成员们在休憩的同时也用收集的材料制作手工,以废旧瓦楞纸为主,发挥我们专业在设计、手工方面的长处,变废为宝。
图为团队成员在废民宿用废旧瓦楞纸制作手工,变废为宝。陈俊燚 摄
走访街道,访问居民,了解当地现状
“资源寻家计划”团队,前往了老城区开展社会实践的走访调查部分。利用了全天的时间前往了南明区、观山湖区,走访了“毓秀社区居委会”、“白鹭湖社区居委会”、“毓秀街道办事处”、“长岭街道办事处”,了解当地关于垃圾分类现有的举措,以及垃圾分类的现状。
通过走访发现,当前贵阳市老城区的垃圾分类还并没有很系统的管理,有些社区已经开始教育居民进行简单的垃圾分类,而一些社区根本没有相关的措施,不同城区和社区的管理水平有较大的差距。要想完成年年底的目标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同时小组中的同学也在走访过程中联系到了适合我们进行摆摊宣讲的社区,为后续活动提供保障。
图为团队成员走访街道办事处,了解当地垃圾分类现状。谭玲心 摄
走进社区,沿街采访,科普垃圾分类
“资源寻家计划”团队,还来到了贵阳市“小城故事”社区,设立宣传点,向来往的居民科普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通过分发图文并茂的宣传册,让居民们有兴趣去了解关于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通过一些互动小游戏,居民用团队提前制作好的小道具,在游戏中学习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而且还吸引到了许多小朋友和老年人的关注,由此也可以让各个年龄段的人们对垃圾分类留下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
图为小朋友和队员们一起用自制道具做游戏。杨景琛 摄
团队成员还在居住地附近随机采访了部分民众,向他们询问了一些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以及它们对于贵阳市的垃圾分类现状看法以及期盼。从大多数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采访到的所有人都对垃圾分类持肯定态度,也愿意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工作中,这说明绝大多数民众对于绿色生态环保建设是持支持的态度;虽然大家都支持垃圾分类的工作,但是民众对于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约有半数的受访群众无法准确的说出新规中的分类标准,有七成的人在提问到具体垃圾时会错误分类。当地的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一方面,在提问到有垃圾分类的立法问题时,大多数民众认为有必要通过立法保护垃圾分类的工作成果,但也有少数人认为将垃圾丢弃回收问题上升到法律层面完全没有必要。这样的想法势必会对垃圾分类的立法工作形成阻碍,需要即使的普及思想、处理问题。
大多数人对于现有的贵阳市垃圾分类工作表示了认可,但也提出了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问题,例如分类垃圾箱的颜色规范问题、社区分类垃圾箱的使用现状不理想等。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居民的建议做出相关的改进。几乎所有人对于贵阳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前景保持乐观态度,也愿意积极参与进来,共同建设美好贵阳。
图为团队成员上街采访,询问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谭玲心 摄
垃圾回收,资源再生,探访废品回收
“资源寻家计划”小组共同行动,走访了贵阳市观山湖区的垃圾回收站,通过对回收站的工作人员的询问了解了目前垃圾回收的状况。贵阳市目前的垃圾回收主要是以纸制品、金属、玻璃为主要部分,得到回收的垃圾占可回收的垃圾总量的比重还是相对较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他们的口中也可以了解到,贵阳市内对可回收垃圾的回收率并不是很多,回收行业的淡旺季也特别分明,很多回收垃圾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回收。但是,在未来通过技术革新和分拣系统的完善,可回收垃圾的回收利用率一定还可以提高很多。
本次社会实践紧随着垃圾分类的热点问题,直接关注到与城市居民息息相关的事件。这次社会实践对于绿色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让团队成员对于垃圾分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资源寻家计划”团队在此呼吁: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39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