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了解我国民间传统艺术,增强青年守护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的责任担当,7月22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六团九队“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团队赴河阳,认识和了解河阳剪纸,通过对河阳剪纸传承人朱松喜的采访,增强了我们对河阳剪纸的认识,提升了我们青年学生传承河阳剪纸的使命感。
当传统与科技相碰撞,也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朱松喜老先生告诉我们,感谢现在的科学技术,也就是复印,现在的线条直接复印上去就可以了,之前没有这项技术的时候是用糊灯笼的纸,这种纸很有韧性,然后再在纸上钉好线再进行剪纸。当时这种操作很麻烦,一张剪纸 光是描线这一步可能就要耗费三天的时间,右图就是过去用糊灯笼的纸做出来的,放大看会看到一颗颗的白点,那些就是钉纸(糊灯笼的纸)。
一个人,一种手艺;两个人,一次传承。朱松喜老先生是首位缙云剪纸非遗传承人,之后的几代传承人都是他教出来的,除此之外,他说,他还给老年大学里老人都开设了剪纸班。老人的妻子也耳濡目染,在附近的小学,上剪纸课。而青年一代的肩要背负他们的使命,走更远的路。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剪出的是图案,谱出的是生活。缙云剪纸,重外在形似,更注重本质的神似,以阴阳相结合,讲究大的影像轮廓,剪出影像中的细阴线,在剪人物时,不剪面部五官,主要刻划剪影动态,只剪七分,注重动势,脱形取神。每逢年节之期,婚丧嫁娶之日,祝寿满月之时,村里人都会用贴剪纸窗花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来表达祈福迎祥的心愿。剪纸不仅增添了民俗生活的气氛,更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理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23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