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观形胜,或如凤翔彩缬,霓裳缀美;或如龙行玉宇,云霞争渡。
7月6日上午8:30,迎着清晨的微风,我们来到了大邑县风筝协会王泗镇社区学校感受当地民间艺术——风筝。
展柜后的一纸一糊
在大邑县风筝协会会长、王泗风筝第五代传人刘永旭的带领下, 我们来到了大邑县王泗镇学校风筝陈列馆。半立体风筝、导弹风筝、风灯、鹰风筝等各式各样的风筝琳琅满目。其中,曾经参加过四川省比赛的老虎风筝和熊猫风筝威武凶猛、憨态可掬,让我们的队员都赞叹不已。最为惊叹的还是2008年奥运会上的由2008节组成的“北京加油,奥运助威”福娃风筝。那风筝上的每一个福娃都是由王泗镇学校的师生们亲手绘制的。
在随后对刘老师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风筝文化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13世纪时期由马可波罗将其传到了国外。这些看似是玩具一类的风筝在他的眼里其实是我国一项伟大的发明。他拿着一个精致的燕子风筝沉重地说道,目前,风筝文化在国外发展得较我国要好,另外王泗风筝节也已有5年未再举办过。从他的眼里,我们看得到那失落的目光。
聆听艺术,触摸经典
随后,刘老师为我们介绍了“风筝四艺”:扎、绘、糊、放。他提到,“绘”在风筝的制作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每一个风筝的背后都有数十天的精心绘画。另外王泗镇学校副校长余翔为我们介绍了王泗镇学校的风筝特色文化教育,他们将风筝文化引入课堂,与各学科相结合,让风筝文化在这样的氛围下传承。
据悉,王泗镇学校秉承“教育与生活同行”的办学理念,融合民间文化瑰宝,赋予王泗风筝昂扬向上的腾飞梦想——开设风筝制作特色课,组建风筝梦想之队,多次在国家省市获得金银奖牌。
在接下来的环节,我队队员亲自感受了制作风筝的过程。每一剪,每一扎都倾注了我们的志愿青春梦。
风筝中腾飞的梦想
最后,我们带着制作的风筝来到操场与老师一起放飞。操场上,欢声笑语,青春飞扬。我们看到刘老师光脚在操场上放着巨大的龙风筝,那是他执著的梦,不悔的青春!
据悉,大邑县王泗镇风筝制作历史悠久,始于清末盛于当今。1993年一来连续17
届的风筝盛会,享誉四方,访学者纷至沓来,赞誉声络绎不绝,“王泗风筝节”因之成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0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