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7日,在细雨蒙蒙中,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以法之器,赋能非遗”赴杭州地区实践团穿过热闹的晨市,到达杭州地区唯一一家采用传统工艺生产杭罗的厂家——福兴丝绸厂,探索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杭罗织造技术的现状。
初入工厂,队员们的听觉便全然为震耳欲聋的织机声所占据,轰隆隆的机杼声仿佛诉说着它年代的久远与工艺过程的漫长。那些木制机械随着时代的进步与钢铁巧妙地结合,使得它与纤细柔和的丝线之间契合度更高。
杭罗历史悠久,南宋开始到清代末,杭罗一直作为杭州织造局的主要贡品,供给皇朝和贵族作为衣服面料。杭罗织造技艺复杂且严格,原料丝进厂后,必须先严格检验、筛选,再历经浸泡、晾干、翻丝、纤经、摇纡等系列工艺之后才能上机织造。织成的粗坯还要经过精练、染色等工序,才能成为精致的杭罗。
杭罗的生产流程虽历经改革,但仍保持着大量精细缜密的手工技艺。这样的生产流程的影响是两面的,一方面,精密的手工织造保证了杭罗的真与质,但另一方面,因其复杂的工艺,它对生产者技能的要求极高。杭罗织造技术历来传人不多。轰鸣的织厂里,清一色都是上了一定年岁的老师傅,兢兢业业地重复精细的活儿。队员们通过采访得知,一名“门外汉”要至少沉浸7年才能学到全套的手艺。可惜,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吃苦,肯静心去学习这门手艺了。
“这门手艺在我们家里能保留150多年,因为我们就讲求一个质量。”邵官兴老先生这样说道,“我们现在保护这门手艺非常难,一是传承人的问题,二是资金和市场的问题。”大部分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在保留高织造难度的同时,其产品的受众面也在缩小,使得技艺传承阻力重重。目前,邵师傅通过“以副养主”(定制服装、开发新的丝绸产品)的方式,使杭罗这个高端丝织品得以继续“存活”。杭罗虽然通过物联网大会、上海进口博览会、杭州G20峰会等大会与世界接轨,但是,其在国内的保护仍亟待加强,除了思想意识上的宣传外,政府和老百姓的保护行动也要落到实处。非遗源于生活。当时代产生变更,生活发生变化,非遗也逐渐开始变得脆弱。杭罗织造技术面临的困境也是目前国家非遗保护困境的缩影。历史文化、传统技艺的传承既需要老一辈的热爱与坚守,也需要新血液的涌入,肩负责任、勇于承担,才能够使其发光发热,生生不息。
此次活动让成员们感受到杭罗历久弥新的魅力,也让她们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需要真切关心我国独特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需要通过实干将保护行动落到实处,才能肩负起这份代代相承的责任、守护这缕代代相传的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792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