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实践团队来到了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这座展馆修建在半山腰,远远就能望到一座如剑般矗立的纪念碑,穿过茂密的竹林我们才看到了场馆的真容。
石碑上刻有“国魂不死”四个大字,石碑周围是洁白的石雕,一个个人物被塑造的栩栩如生,或是学生、或是教师、或是军人,他们都将青春和热血投入到辛亥革命这场史诗级的抗争中,生死这种小事,早已抛到脑后了吧。
烈日灼烧着大地,场馆周围的竹林为我们遮挡了不少紫外线。竹子乃是君子的象征,而在这些耸立的竹子下,也埋葬着真正的君子。杨哲尚、陶成章、沈由智、陈伯平、徐锡麟、马宗汉、姚勇忱、秋瑾,这些以往只能在电视和课本中看到的名字,现在都刻在那一块块墓碑之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为中国的革命付出了太多,却没能见到革命的成果,在即将面对敌人的枪口时,却能写出“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这样的诗句,虽九死其犹未悔。
正馆规模不大,但是里面的文献却很详细,每一位为辛亥革命作出贡献的英雄都记载在册,文献中记载的革命故事也十分令人神往。1911年10月10日,由兴中会、光复会、同盟会组织领导的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开始,这场革命直接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就此终结,这一壮举将会被中华儿女永远铭记,但是,随着场馆的深入,故事也出现了转折,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重新恢复帝制,这场浩浩荡荡的革命终究还是失败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中山先生的话语被写在了革命故事的结尾。
参观结束了,团队怀着沉重的心情走出了场馆,回顾这段历史,的确是令人惋惜,但是,这场革命的的确确向当时的中国民众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也许,正是这场革命刺痛了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它对中国今后的革命和建设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沉睡于此的仁人志士的努力绝不是白白浪费。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先辈的革命让中国有了站起来的趋势,如今的中国早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缅怀先烈,歌颂他们的事迹,更重要的事情在等着我们,身为青年一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交给我们这一代来实现!
通讯员:高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744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