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日上午十点,许昌学院“福地膜”社会实践团队就第一阶段学习展开了一次线上交流会议,会议中队员李慧莹分享了她第一阶段的学习内容。
李慧莹在会议中讲道,目前塑料膜的回收方式分别是填埋、焚烧、分解,其中填埋由于残膜在地下分解慢,对环境危害大,近年来已较少采用,焚烧添加助燃剂后作为生物质燃料燃烧发电,成本较高且焚烧过会释放出二唔英、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粉尘及细小颗粒物,致使空气中PM2.5、PM10等悬浮颗粒物超标,分解时可分解为乙烯,清洗造粒再利用,但是技术成本较高。
李慧莹另外讲道,我国积极研发新型可降解地膜主要类型有光降解地膜、淀粉基降解地膜和生物降解地膜。光降解地膜是将光敏剂和促进剂加入到地膜材料中生产的地膜,具有光敏感性,包括合成型和添加型两种。光降解地膜在光照条件下吸收一定波长的紫外光,在光降解引发剂的作用下,影响地膜的机械性能,使地膜老化、变脆,碎裂成小碎片,最终实现地膜的缓慢降解。光降解引发剂一般为过渡金属的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多核芳香族化合物以及其它一些聚合物。目前国内光降解地膜的研究重点是使用光稳定剂等方法控制降解速度,研发出国产944聚合型高效光稳定剂、BW-6911新型光稳定剂等多种光稳定剂。淀粉基降解地膜是将脂肪类聚酯化合物到以淀粉为基体的地膜材料中生产的地膜,一般加入物有:聚氯乙烯(PVC)、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聚乙烯醇(PVA)等。淀粉基降解地膜中的淀粉在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的过程中会将整片地膜初步分解为高分子材料小碎片,随后这些具有生物降解性的高分子材料小碎片在土壤中继续降解。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重视并研究淀粉基降解地膜,目前多种新研发的淀粉基降解地膜都进行了田间实验,取得良好效果。中国农业大学张绍英等用将增塑剂、保水剂加入到淀粉和海藻酸钠为主要原料的地膜中,得到了在自然条件下30d可完全降解的生物降解地膜。第三类生物降解地膜是将生物降解聚合物作为原料生产的地膜,主要有天然生物降解聚合物(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甲壳素、壳聚糖等)地膜、生物降解脂肪族聚酯(聚基脂肪酸酯PHA、聚已内酯PCL、聚乳酸PLA、聚PBAT等)地膜。自然环境中,生物降解地膜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终分解为水、二氧化碳、甲烷、矿物质等对环境无毒无害的小分子,完全降解。
通过李慧莹细致的讲解,队员们更加清晰的了解到了新型降解地膜目前的发展趋势以及优势,为日后的的调研工作和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供稿人:房明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664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