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活动是幼儿园实施保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涵盖幼儿的生活、学习、运动和游戏。本次通过老师组织,我们有幸到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对师大幼儿园小四班的半日生活进行一次观摩,这半天的观摩的大致内容主要包括来园接待(晨检和点名)、用餐(点心和午餐)、教学活动以及盥洗喝水等环节。接下来我将进行对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评价。
一、生活与常规教育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日生活是幼儿学习的途径,也是养成良好常规的主要途径,因此幼儿教师要善于挖掘一日生活的教育契机,尊重和理解幼儿,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感到接纳、关怀、支持的良好环境。
和其他幼儿园一样,师大幼儿园幼儿入园的第一个环节是晨检。一般来说,晨检的主要内容包括一问、二摸、三看和四查。通过晨检,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的身体情况、情绪状态以及是否携带危险物品,是幼儿在园活动的安全保障。待幼儿入园完毕,带班教师开始点名。我们进入班级时,正是老师开始点名的时间。“我们班来了很多客人老师,你们数一数有几位客人老师?”“我们知道了客人老师的名字,客人老师也很想知道你们的名字”,“请大声答到让客人老师认识认识你们。”我们一开始还有些不知所措,带班老师就特别熟练通过点名环节把我们自然地融入了今天的活动。在这个环节,教师抓住了有客人老师做客班级的机会,让幼儿直接感受礼貌接待客人和倾听别人的社会文明礼貌规范,做到了自然地渗透社会教育的要求。但是这个环节我认为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教师是通过直接喊幼儿的名字点名的,这样的方式缺乏一定的趣味性。我认为教师可采用更为有趣味的点名方式,比如用嘴型提示点名、用音乐点名或者通过点名游戏,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为整天的活动做好情感铺垫。
用餐环节,因为只观摩半日的活动,所以用餐环节只包括了点心和午餐时间。在师大幼儿园,教学活动后时间就是的点心时间。教师给幼儿准备了橘子,在吃橘子前,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小朋友们很多,但是垃圾桶只有一个该怎么办?此处,带班老师抛出了问题,但是她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让幼儿自己先讨论,等到幼儿讨论的差不多的时候,最后再由老师提出具体的行为规范。这个过程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和主动探究,加深了对“不给别人造成麻烦”社会规范的理解,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此外,在吃完橘子之后,老师还表扬了主动捡地上橘子皮的幼儿。班杜拉的观察学习指出,幼儿的学习可以通过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其中替代强化是指幼儿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幼儿自己也受到相应强化,所以带班教师表扬主动捡垃圾的同伴的行为,其实是给幼儿提供一个强化目标,让幼儿在外部激励和内部强化的共同作用下,实现自身的发展。
第二个用餐时间就是教学活动之后的午餐环节。幼儿的一日三餐是生活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目的地运用符合幼儿年龄段特点的方式方法科学组织进餐,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和生活学习习惯,也有助于班级良好常规的建立。师大幼儿园的午餐活动主要包括了以下三个环节:餐前的组织、就餐时的细节组织以及用餐后的组织
用餐前,教师先轮流组织幼儿盥洗,并用音乐律动和手指游戏等方式减少消极等待现象。
等到幼儿都盥洗完毕后,带班老师开始餐前食谱播报活动。食谱播报环节的设计,不仅让幼儿了解到每种菜对自己身体的好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对食物的欲望。但是,教师在播报食谱的时候只用了一张写着食谱的纸,我认为教师可以事先了解菜谱,并且通过网络搜索菜肴营养价值的图文在餐前给孩子看,这样更能提高幼儿用餐的积极性。播报完食谱,食物和餐具已经就绪。师大幼儿园的午餐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吃胡萝卜炒肉和饭,吃完后举手叫老师打汤,喝完汤后,再举手叫老师打鸡腿。在观摩中我发现教师在幼儿用餐前会先提出,要安静吃饭的要求,但是实际上,在吃饭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强制个别幼儿做到“食不言”,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是合适的。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齐克森·默海的研究证明:在饮食中交谈,人们心情愉快、思维活跃并富于创造性联想。观察中,我发现小班的孩子其实说话不多,只是个别幼儿会有点吵闹但是并不影响其他幼儿,因此我认为可以给幼儿适度的自由说话的权利,没有必要强行要求每一个幼儿安静进食。
用餐后,由教师引导幼儿用毛巾擦嘴,并将用过的毛巾放到另一个指定的篮子里。同时,因为每个幼儿的用餐时间不一样,所以教师会组织用餐的比较快的幼儿去一边自己玩玩具。这里的时间间隔,一方面是幼儿睡前的放松准备,另一方面也提供给了幼儿自主游戏和人际交往的机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614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