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当媒介遇上地理,一座“虚拟”城市的诞生

来源:西南科技大学广播电视学 作者:饶富英

山水之城是重庆、艳遇之都为丽江、西湖龙井在苏杭……只要说出一个地名,人们就很容易会联想起一些词来形容它。也许他们并未去过这些地方,但人们脑海中的“刻板印象”却让他们在第一时间对该地的特色文化做出了反应。这就是媒介时代的魅力所在——足不出户,便可“游历四方”。

双眼环游记

2018年5月,有网友在抖音上发布了一条西安夜景的视频,视频一经发出便登顶微博热搜。一夜之间,西安的钟鼓楼、大雁塔、回民巷等景点在各大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上热传,充满西安特色的肉夹馍和摔碗酒也因此被大众所知晓。众多网友被这充满历史韵味的古都所吸引,西安也因此成为了旅游城市必“打卡”的地点之一。到2019年为止,在抖音里有关西安的视频量超过194万,播放总量逾50亿,有半数以上的网友将西安称之为“网红城市”。

因为社交网络而被贴上网红标签的,不止西安一座城市。同样火起来的还有成都、重庆、丽江等城市。据《2018年抖音大数据报告》显示,成都、杭州、重庆、西安等城市相关视频的点赞量超过了10亿,在抖音平台位居前列。他们也不约而同地被授予了“网红城市”的称号。

“网红城市”的诞生除了与城市本身的文化底蕴、经济实力有关外,外界的媒介传播对其影响也非同小可。在过去,城市形象名片由当地政府打造,但在社交网络时代,城市形象的打造权交给了大众,而这与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发展密不可分。

近些年来,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势如破竹”,他们有着众多的用户流量与特有的核心传播要素,一旦与城市挂钩,则会对城市产生不容小觑的影响。人民日报论坛网曾对网红城市的兴起进行了评论:“新媒体传播直接主导着城市的虚拟形象,映射出城市的物理形态”,短视频通过将新鲜的内容与花样百出的特效、背景音乐相结合,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感官,所打造的一种城市形象在人们的脑海中也逐渐开始立体化、形象化。

除了借助短视频了解“网红城市”外,人们也可以通过观看纪录片、影视剧等方式来了解区域城市的文化特色。2019年,央视推出了一部仅有五集的名为《城市24小时》的城市纪录片,该纪录片将地点聚焦于郑州、武汉、深圳、成都和厦门五座城市,为人们展示了各个城市不同节点上真实和鲜活的生活图景。在这之前,中央广播电视台也曾拍摄过大型纪录片《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了中国的历史人文景观、自然地理风貌及经济社会发展变化。

这类城市纪录片播出后,得到了许多网友的认可,在豆瓣的评分更是高达9.0以上。从事自媒体行业的星言在看完一系列这类纪录片后也有所感慨:“永远不要低估影视产业在文化渗透中的力量。”除此之外,我国与此相关的纪录片也数不胜数,近些年大火的《舌尖上的中国》《美丽中国》《记住乡愁》……无一例外地向人们描绘了中国各地的独特美景和风俗习惯,以一种将媒介文化与城市的媒介形态相结合的方式,使距离人们遥远的一端变成可触及和感知的地理事物,这就是媒介地理——通俗地说,即用一种“虚拟”的方式让人们了解到真实的城市文化和地域文化。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人们如想要了解一座城市,无需跨越千里赶往目的地,通过媒介手段便可全方位地感知当地的历史文化、特有景点、传统习俗等独特的地方魅力。当一件物什、一处景观、一道美食,通过媒介的文字、声音、图像等方式广泛传播后,便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一份“城市标本”。

“走火”但不可“入魔”

网红城市在抖音平台上火了之后,不少城市政府官方都对这种新的宣传方式报以开放和认同的态度。2018年4月,西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和抖音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约定以抖音的系列产品为基础,包装推广西安的文旅产业发展。与此同时,成都多家政务机构入住抖音,而重庆为了抓住网红带来的经济效益,特别开放李子坝轻轨站观景平台,鼓励大家更安全和方便地拍摄。

在媒介与政府的共同作用下,网红城市的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城市形象提升带来最直接的效应就是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国网数据显示,在2019年“五一”期间,重庆实现旅游总收入200亿元,同比增长33.5%。而在中国的东部,因热播剧《都挺好》走红的“苏家老宅”在三天假期内接待游客453万人次,同比增长11%,旅游热度位居全国前三。在国庆7天的小长假里,国内的旅游收入更是达到了6497.1亿元,比去年增长了8.47%。

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媒介与地理相结合的传播方式,既输出了城市文化,让众多的旅客更深入地了解了当地的历史底蕴和风土人情,也让城市实现了将流量“变现”的理念,通过旅游业和文创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各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官媒@中国社科在微博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媒介与文化的协同关系运转直接关乎着城市形象的发展动力机制,对于升级城市内涵、带动城市空间布局和促进城市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万事都具有两面性,媒介对城市具有塑造作用,但这种“塑造”如利用不当,则极易造成“反噬”。

“网红城市”自带“网红”性质,这就意味着它需要依靠流量生存、生命周期短,许多旅游景点也过度商业化,缺少了原生态的历史味道。有些地方曾经依靠特色古城而火遍全国,但最后因管理不当、低俗营销、同质化严重等问题而被游客拒之门外。譬如前些年大火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因电视剧《白鹿原》的热播而红极一时,然而在其走红后,陕西全境突然冒出了40多座民俗村,千篇一律的景区扎堆,并且有不少村落与“白鹿原”的特色文化毫不相关,最终让这座花了3.5亿元的文化村沦落至被拆迁的命运,成为了传播“白鹿原文化”的一大遗憾。

同时,网红效应还表现出“集中打卡”的现象,蜂拥而入的人群在有限的景区内显得不堪重负,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遗迹也会造成一定的破坏,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清华教授尹稚在面对如此现状时直言不讳:“抖音瞬间就能让一个城市走红,但这只是一个玩儿,如果拿这种心态来打造城市是很可怕的。”这也表明,依靠流量的“网红城市”并不能“长红”。

媒介使城市获得了更大的流量,但在媒介成功的背后,城市本身经济文化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地域经济文化不仅影响了媒介的传播方式,而且还作为传媒吸引受众的有效手段,形成发展的独特竞争力。除此之外,城市纪录片的录制在一定程度上也使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和内容得到了创新。具有独特吸引力媒介内容在得到网友的关注后,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人们广泛的传播。

一座网红城市的诞生,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对城市的正反作用。对于媒介而言,当一座城市依托媒介得以走红时,这也对作为“传播中介”的媒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城市与媒介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城市因抖音、快手等平台走红的同时,这些平台也扩大了其自身的影响力,从而吸引了更多的目光与用户,进一步推动了传播媒介平台的发展。

追“硬”不如造“软”

网红城市的诞生源于公众的好奇心以及对美的追求,当“打卡成功”,人们好奇心散尽时,他们也可能会因此而陷入瓶颈。这种城市营销方式就意味着它对人们的吸引力是短暂且浅薄的,因此,如何打好城市营销战,让城市获得长足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国家城乡建设部委员会专家王毅指出了“网红城市”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当下很多城市不具备应对这种火热打卡现象的能力,除了景区的接待能力有限外,一些城市的公共厕所、停车场等公共基础设施也暂时不能及时满足游客的需求。”而当日常的服务都不能满足游客时,旅游的质量也会有所下降,容易产生“高价住宿”、“天价特色美食”等问题。尤其是在小长假时期,人们的出游时间过于集中,在假期过后网络上往往有一众网友吐槽网红城市旅游的体验感为“0”:“没别的,就看到了人”“进也不能进,退也不能退”……摩肩接踵、抢占式的旅游很难给游客带来更多的好感。

事实上,一座城市意外走红,所带来的问题远不如此。在网红城市发展风头正盛时,也有不少城市“眼红”,从而将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一刀切”,为迎合大众而创建与其他省市一样的旅游景点,这也导致了“千城一面”的结果。有些城市政府甚至将商业街入驻各个景点,为了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而舍去了该有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媒介地理:网络化城市与公共空间的未来》一书中,作者斯特科·麦夸尔认为,在个人行为与城市空间数据化的时代下,媒介与消费主义相耦合。在技术服务于消费主义的结果之下,提高了消费主义蔓延的深度和广度,但同时,也让城市本具有的文化底蕴在消费浪潮中隐藏或遗失。

人们在看到城市空间被重塑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其中文化氛围的缺失,当媒介的“从属性”日渐消退,“主体性”开始显露时,技术也就演变成了一种新权力。“地理媒介”在带来新的自由与更多可能时,推波助澜背后那双“操控全局”的手也应当得到重视,城市不应当被消费主义带来的财富所迷惑双眼,而应回归作为奠基石的传统文化。浙江大学传播学的教授邵培仁对“媒介地理学”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全球化语境下,城市人群仍然依赖城市的地方文化与地域特征来寻求心理归属,除了蕴含历史痕迹的老建筑外,城市地方感的塑造还需通过一种文化氛围与传统来强化。”

城市发展,需要更多地去利用媒介传播的力量。通过媒介来强化城市的国际宣传,让网红城市真正成为一个“品牌”走向世界各地。但不能仅仅依靠媒介取得传播效果,同时也要充分利用融媒体与大数据,洞悉民众与游客的生活、消费,从而更好地创造以UGC(全称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为核心的“品牌城市”。

一众城市的走红,是城市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民众对城市建设的肯定。但城市发展不可只追求光鲜的外表而忽视了其应有的内涵,亦不可一味地迎合网民的青睐,城市应立足于本,创造属于自身的文化特色以打造独特而具有内涵的城市形象。如何将“网红”打造成“长久的流量”,还需要城市不断去探索和思考,正如人民时评所点出的:“网红城市作为见证城市创新形象传播的生动案例,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终点,展望未来,必将会有更多讲好城市故事的示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599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物电学院举行2021届考研复试模拟会

为了确保2021届物电学院考研复试的顺利进行,帮助考研学子掌握面试技巧,提高复试能力。物电学院于3月16日在明理楼0125,0126教室同时举行2021届考研复试模拟会,考研复试的指导员老师和2021届考…… 物电宣传部 德州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查看全文 >>

物电学院开展无偿献血宣讲活动

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培养物电学子的公民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引导物电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其社会责任感,发扬无私奉献的品质,物电学院青志部于3月17日开展无偿献血…… 物电宣传部 德州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查看全文 >>

物电学院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

为了响应学校卫生大扫除的号召,弘扬雷锋精神,培养同学们的劳动精神、激发同学们爱护校园环境的热情。物电学院于2021年3月11日在明理楼0126教室开展“志愿服务进校园,义务打扫献爱心”义务…… 物电宣传部 德州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查看全文 >>

物电学院开展“文明共享 绿色出行”志愿服务活动

随着共享单车的使用率日益增加,校园内难免出现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现象。为提高同学们摆放单车的自觉性,为校园文明建设做出自我贡献。3月12日,物电学院青志部决定开展“文明共享绿色出…… 物电宣传部 德州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查看全文 >>

物电学院开展植树节志愿服务活动

为锻炼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物电学院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号召,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薄弱力量,在团总支的带领下于2021年3月12日在德州学院东校…… 物电宣传部 德州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查看全文 >>

物电学院配合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举办“献血车进校园”活动

为了动员大学生们积极献血,发扬大学生奉献精神,增强大学生们志愿服务意识。物电学院团总支决定协助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于2021年3月20日完成“献血车进校园”活动。3月20日清晨,物电学院青志…… 物电宣传部 德州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查看全文 >>

物电学院举行第二届物联网专业卓越班开班仪式

为适应国家培养卓越人才的重大战略发展需求,推进学院校企融合工作走向深入,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与中兴教育集团合作,以培养物联网工程卓越人才为目的,在圆满实现第一届物联网专业卓越…… 物电宣传部 德州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查看全文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宿舍“冬季安全大检查”活动

严寒将至,为了在保障全体同学的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整洁、舒适的寝室环境,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于2020年11月23日组织学院全体同学对寝室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与寝室大扫除活动。物电学院…… 物电宣传部 德州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超市志愿暖冬行,福满新春情意浓

中国青年网临沂1月24日电(通讯员李佳恒)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递新春的美好祝福,营造温馨和谐的节日…

以小家之力量,净大家之环境

中国青年网临沂1月22日电(通讯员李佳恒)为了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青衿逐梦,…

品味赛鸽文化,唱响时代浪潮

中国青年网临沂1月22日电(通讯员李佳恒)为助力赛鸽在赛事中绽放光彩,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青衿逐梦,学思践行”实践…

镇巴民歌之声:探访民间穿唱者的艺术之旅

2025年1月26日,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镇巴民歌项目小组成员张冰山和唐安纳两位同学对民间传唱镇巴民歌的康树兵先生…

寒假社会实践“红心研墨”:开启教育新篇,擎起知识明灯

导语:寒冬凛冽,却挡不住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中姜雯、田浠彤、张秀丽、丁浩然四位志愿者的炽热之心。他们…

最新发布

青马研习-“马克思是对的”思想研习
2020年04月16日青马研习社组织社员观看《马克思是对的》第五集-千年思想家,并以座谈会的方式让社员交流各自的观看感悟,发表自身想法。“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有怎样的重大价值?”知名理…
电台发声弘正气,扬行颂迹举旗帜(二)
台发声弘正气,扬行颂迹举旗帜2020年初,疫情爆发,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打好病毒抗击战。为传递疫情中的温暖,弘扬当下的时代精神,展现新时代的青年风貌,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9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2班团…
重拾慈善公信还需“除旧立新”
近日,壹基金公布了疫情期间明星的捐款数额,演员邓超孙俪夫妇因“捐款太少”而陷入舆论风波。而后,此事登上微博热搜,其微博评论区在短时间内被几万条谩骂所攻陷,网友称他们是“娱乐圈出了名的铁公鸡”。…
做好长期准备,落实常态防控
主讲人:团支书卢纳熙同学主题:做好长期应对措施,落实常态防控工作形式:QQ视频通话时间:2020年4月17日20:00本次政治理论学习首先观看了新闻联播的相关视频内容,了解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对相关问题的具体看…
端平利益与保护的天平秤
2020年2月25日,深圳市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各方意见。《征求意见稿》的第二条表示,深圳市的禁食范围从野生动物扩大到其他非保护类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
电台发声弘正气,扬行颂迹举旗帜(一)
电台发声弘正气,扬行颂迹举旗帜在当下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为了唤起大家心中的民族认同感,福大经管学院2019级公管01班团支部与信管02班团支部联袂开展“电台发声弘正气,扬行颂迹举旗帜”的主题电台活动。活动…
2020年四月主题团日活动
“疫情之下,你我之思”四月主题团日活动通讯员程玏4月18日上午10:00由1901,02,03,04,05,06,07,08及11班共同举办的团日活动正式开始,出席本次团日活动的嘉宾有19级辅导员武双欣老师,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的认识…
西南石油大学开展第六次“云上辅学团”教学活动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在我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多地实施错峰开学政策,部分地区的高三、初三毕业生已陆续返校,但高校的返校安排仍未确定。因此,为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委关于…
第十三届社团联合主席竞选会议举行
于2019年四月十七日晚,化学化工学院社团联合会举办线上换届会议。在竞选开始前,社团联合会主席谢凤倩对大家进行了动员和讲解,同时对参与竞选的同学们的热情表示感谢。会议开始进行第一环节答辩。亿心节俭…
外国语与海外教育学院开展共青团主题教育每周一团课活动
2020年4月17日下午四点,阳光学院外国语与海外教育学院团委书记林颖老师给外国语与海外教育学院的团委学生会的干部们以线上开展的形式,举办了本次主题为《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爱国同行》的共青团主题教育…